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高双莲

高双莲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鼓楼分院10002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Fugl-Meyer分数和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分数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

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interventiononrecoveryoflimbfunctionforthepatientswithstrokehemiplegi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interventiononrecoveryoflimbfunctionforpatientswithstrokehemiplegia.Methods:86caseswithstrokehemiplegiainourhospitalfromNovember2011to2012Novemberwere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weregivenregularnursing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interventions,andtherecoveryoflimbfunctionwerecomparedafterthenursing.Results:TheFugl-MeyerscoresandBarthelindexshowednosignificantdifferencesbeforetheintervention(P>0.05);andaftertheintervention.TheFugl-MeyerscoresandBarthelindex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recoveryoflimbfunctionforpatientswithstrokehemiplegia,andreducedisabilityandimprovetheirqualityoflife,andithasbetterclinicalvalue.[Keywords]rehabilitationnursing;strokehemiplegia;limbfunction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功能缺损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1]。急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损伤,给患者家属或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2]。随着近年来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康复护理已逐渐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治疗,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病例为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8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2例,年龄均为48-76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62.36±2.68)岁,包括脑___________梗死24例和脑出血19例,偏瘫部位为左侧24例,右侧19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62.87±2.35)岁,包括脑梗死22例和脑出血21例,偏瘫部位为左侧25例,右侧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及偏瘫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入选标准

患者临床诊断均依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四届)制定的诊断标准[4],且经头颅部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肺功能异常等器质性病变患者;严重语言及智力障碍患者;既往有精神系统疾病或意识模糊等者。

1.3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降压、神经营养、脱水及细胞活化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为:(1)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其了解自身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和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焦虑、抑郁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其树立康复治疗的信心以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2)体位护理:急性期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且采取健侧位与平卧位交替,使患者肢体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体位,以防止关节脱位或肌肉萎缩,并经常翻身防止褥疮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按摩和运动护理:对患肢进行适度的按摩,以促进其血液和淋巴循环,防止关节脱位或肌肉萎缩,鼓励患者进行简单运动,以利于患者早期康复;(3)康复训练:早期鼓励患者借助简单器具进行康复训练,待肌力恢复时刻适当进行主动训练,包括床上运动、体位转移、坐位或站立训练、重心转移、负重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训练早期要由慢到快,适量运动。

1.4观察指标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均采取简式运动能量表Fugl-Meyer评分运动功能进行评定[5],采用Barthel指数法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临床结果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前Fugl-Meyer分数和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分数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63.36±2.44)和(61.28±3.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逐渐提高,但致残率居高不下,如失语、偏瘫等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由于偏瘫患者出现不可逆的中枢神经和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临床单靠药物治疗不能很好的恢复其运动功能,因此,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成为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患者发病早期对神经损伤进行修复,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早期康复护理采取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训练,可明显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充分实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建,利用大脑的可塑性实现丧失功能的恢复,且训练越早患者功能恢复越好,最佳时间为3个月内,康复训练时间对患者的预后起决定性的作用。患者通过康复护理掌握正确、有效、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康复护理工作,有效避免关节变形或肌肉萎缩,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快速改善[8]。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则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邓金梅.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33-134.

[2]许凤莲,叶兰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163-164.

[3]宋沛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29):78-79.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29(6):381-382.

[5]亓玉媛,亓长梅,张杰,等.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影响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156-157.

[6]周晓娟,侯亚红,赵岳.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8-9.

[7]周菊珍,曾萍萍.集中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109-110.

[8]李勤___________,袁静华.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62-63.

作者简介:

高双莲:1975年1月7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上苑乡东营村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