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中君子论述现实意义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关于《论语》中君子论述现实意义的探讨

胡庆生

胡庆生(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控制部)

摘要:《论语》中对君子的描述有一百多处,里面详细描述古代人们对君子的基本要求:善良、有理想、有集体主义精神、行重于言等。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君子成了榜样的象征,对君子的要求也有了与时俱进内容:善良、有理想、求同存异、敢做敢言等。

关键词:君子与时俱进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总共20篇,它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而成,这里面包含着孔子的政治主张和道德思想:“礼”和“仁”。“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所谓“礼”,其核心是“正名”。孔子道德思想的范畴,主要是“仁”。他这里面提到“礼”和“仁”的主要思想都是《论语》中君子践行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

在《论语》中提及君子多达一百多处,何谓君子?《论语》里面提及了多个方面的要求,但至少有下面四个方面是必须的:

1是一个善良的人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自然也就增强了把握未来的勇气。

2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一个人要把自己的理想定位在国家、社会这个大家庭,不是自己的小家庭、小集体,他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这份责任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化出了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版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等。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无不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抛小家、顾大家,体现了崇高的理想和抱负。

3是一个有集体思想的人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和是结果,不同是原则,兼顾了集体和个人的思想,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内涵。

4是一个行重于言的人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做先于说,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把对理想的执着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把对真理的掌握贯彻在实践当中,这样的人才符合君子之道对当代人的要求。

简而言之,君子就是善良、有理想、有集体主义精神并把理想付诸实施这么一类人,这一类人从古到今都切切实实地存在着,也真实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这一类人的基本要求发生了些微变化,有了与时俱进的要求,也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诉求。

4.1善良是人的根本,基本的准则和要求,是不可替代的没有善良,理想、抱负就成了空谈,甚至会引向罪恶;没有善良,就无从谈起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和谐的根基就没有了;没有善良,践行的结果只会走向极端,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做更好。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不能说他没有理想,他团结了大批和他志同道合的人,他义无反顾地走上法西斯独裁的道路,他带给世界的是超过7000万人的死亡和数亿家庭的流离失所,社会发展的全面倒退,这种理想和对理想追求的结果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们不愿意目睹的。

当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对善良的要求依然推崇。在汶川大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学生的老师张米亚,他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孩子活下来了,雄鹰却飞向了天堂,他用自己的生命把对学生的大爱演绎到极致;民营企业家,2008年度“中国慈善奖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陈光标,更是用善良和行动谱写了当代企业家崇高的精神风貌;……,从他们的事迹看到的是当代人对善良品格不懈的追求和发扬。

4.2有理想、有抱负是当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象征。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也是人生价值观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们对待自身之外一切对象的态度,这其中首要的就是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与人的理想和精神境界是紧密相联的。陶铸在他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一文中说过:“一个受物质支配的人,一个个人‘物欲’很强的人,也一定是缺乏理想、趣味低级、精神生活很空虚的人,也是生活极为可悲的人。”

理想之所以决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态度,是因为理想的核心是对人生价值的取向。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就应该选择积极、科学的人生价值,就不能仅仅以自身的物质利益和享受来衡量人生意义。鲁迅先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生命溶入人类进步事业中,他的一生才最有价值。

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理想的个人,他的前途也是暗淡的。温家宝在同济大学与师生们的一席话更是道出了理想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他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4.3求同存异是团队合作的基础。求同存异是为了更大的共同的利益诉求,保留个体的差异性,最大化整体的目标,这和当前日益盛行的团队合作的理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专业分工的细化,个人英雄主义已经被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所取代,团队的成功才有个人的成功,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团队成功的基础上。

一个真正的团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团队工作代表的是一系列鼓励成员间倾听他人意见并且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团队和一般群体不同,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团队成员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之外,同时具有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团队的绩效源于团队成员个人的贡献同时永远大于团队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可以提高成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团队力量的发挥是组织赢得竞争的必要条件。

团队建设离不开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的塑造,离不开创新力、凝聚力的培养,一个成功高效的团队成员首先是组织中的一员,然后才是团队的一分子。在竞争激烈的年代,组织中的每个成员,若想把工作做好,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尽快融入一个团队,了解并熟悉这个团队的文化和规章制度,接受并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念,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4.4多做少说在当代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敢做,也要敢言。既然做了,就敢于说出来,让更多的人认可、了解甚至成为学习的榜样。如果多做少说是默默无闻的奉献,那敢做敢说是积极地引导和号召。我们需要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我们更需要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业绩的模范人物把自己的行动用朴实的语言展现到大众面前,让所有的人能够感知,并把这种感知应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去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模范事迹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不仅仅感受的是模范人物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上的力量,同时也会激励着我们前进,建设美好家园,创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燕婴译著,《论语》.中华书局.2006.

[2]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