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应用效果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应用效果探微

郭广利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前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培育了很多高层次人才,高职院校教育已经走上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道路。随着现在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生的思想也都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已经落后,需要在不断的创新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进行教学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必要性探析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潮一直在教育界占据统治地位。课本是载体,教师是文化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作为长期的主导教学观,有着其自身一定的优点。教师凭借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对书本知识的强大的驾驭能力,可以指引学生用好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的,使学生少走弯路,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种教学观的缺点也是显然的。尤其是对高校教育来讲,其缺点更是致命的。高校教育的对象是思想发育较为成熟的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想法,向往独立、自由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水平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变得不再单一,学生吸取知识的机会很多。但是。我们的书本知识又过于陈旧,如果教师不能转变教学观念。依然我行我素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其结果必然扼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成为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书呆子。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特点

目前我国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较强、自信心不足。

由于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本科院校的无奈选择。在学习上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总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比不上本科院校的学生,从而自信心不足。加上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使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并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另外,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使他们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娱乐、消费上,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存在部分学生高考发挥失常或填报志愿失误等原因而进入高职院校,这些学生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自律性,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2.2思维活跃,实践操作能力较强。

高职生与普通高校本科生相比,也有众多的闪光点。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爱表现自己才华的天性,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实际操作比都较强。而且这些学生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在文艺体育方面尤为突出,社会活动参与意识强,热衷于参加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院系学生干部的竞选等活动。

三、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应用实践策略

在长期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实践中,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高职院校进行了创新和尝试。

3.1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模式的创新

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按照功能角度进行划分,组建管理组织结构,如根据学校的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分别确立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校园文化管理等目标,然后逐个去实现。但是这在实现基本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很难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效能。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任务的日益繁重和复杂,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内追求管理效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要积极确立效能目标,对传统的组织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调整,探索学校教书育人和教育管理的内在作用机制,明白如何管理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人才培养会更加有效,招生工作会更加高效,学生就业工作会更加顺利,从而逐渐确立学校的效能管理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各个院系部门之间可以实现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教师等资源的共享,所以应当在整体上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避免搞"平均主义",实现有限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同时,基于高职院校效能管理模式构建的现实需要,学校可以加强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教育评价等教育管理手段的应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行为的有效改善。

3.2实施教育管理学分制度

一些高职院校启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仍然有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还有必要帮助学生设定发展目标,以此引导与保证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基础要求。教育管理学分制就是以学分计量为手段,以学生必须接受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它把教育与管理的内容量化为学分,分别制定分值比例,建立学生的学分档案,并把它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教育管理学分制包括教育学分与管理学分两部分。教育学分项目包括军训、入学教育、人文素质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诚信行为、社会实践、自律活动等等;管理学分项目包括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自我管理、违纪情况等。教育管理学分制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从制度上保证其参加必须的教育活动,打到最基本的发展目标。

3.3利用高职办学特色,充分挖掘社会实践资源。

由于社会实践教学影响因素较多、组织过程较为复杂,许多学校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实践教学覆盖面狭窄的局限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充分利用高职办学特色,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比如将专业实训实习基地也建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即所谓的"双基地"建设。"双基地"建设有利于体验教育,也有利于实现教学和育人的综合培养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四、结语

总之,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教育成果,在管理模式上也在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管理理念上的创新,然后积极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从职能部门管理向整体管理、从机械管理向人性化管理、从"单主"管理向"双主"管理的积极转变,以促进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在管理实践中实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益。

参考文献;

【1】赵隽.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J].商情,2011(52):123-123.

【2】吕恒喜.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3(8):47-48.

【3】肖婧婧."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育模式探析[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1(12):45-45.

【4】赵隽.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J].商情,2011(52):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