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浅谈初中体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周意平

周意平(邯郸市第二十六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体育课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其主要的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二是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机能,三是挖掘身体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等方面的潜力,四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并不是传统观念中认为的只是身体上的锻炼,事实上包括各个方面素质的培养。那么具体说来,体育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到底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

1.初中体育教学与素质教学的关系

1.1体育教学是其他教学的基础;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的身体才能谈得上去做其他的事情。在学校教育中向来都强调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既是基础又是保证,有了体育作为基础,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其他教育。例如,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锻炼大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等,从而有利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

1.2体育是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从而提高身体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处在青春期的发育阶段,这个时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在身高、体重、肌肉等方面的增长大大提高。总而言之,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

1.3体育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提高不仅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体育作为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体育在初中教育中属于必修课,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分数只在中考时作为加试分,因此,很多学校往往就把目光集中在初三学生的体育训练上,并且在训练的侧重点上也只抓一些考试的项目。与初三的体育课相比,很多初一、初二的体育课在重视程度上达不到要求,在很多学校甚至还存在文化课时挤占体育课时的情况。同时很多学校只把眼光放在学校的升学率上,而很少关注到一些体育教学,尤其是体育教研的工作,这种种的因素给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设下了很多障碍。

2.2体育教学在内容上相对比较单一国;目前,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中,①很多理论知识缺乏实用性,像是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健身知识、健身方法、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很少涉及。②在实践课上,很多学校由于受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开设的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浓。

2.3教学模式不完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更加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主导着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不理会学生对于各种运动的需求,一味地向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并且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擅长的体育项目也各不相同,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种情况使得很大一部分同学的特长无法发挥出来,从而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完全放纵的“放羊式教学”,在这种过度散漫的教学模式下,没有教师的规划指导,科学讲授,学生虽然玩的开心,却没有学到真正的东西,因此,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

3.加强初中体育素质教育的措施

3.1要充分重视体育在学生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它作为实事来办,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在体育科研经费上,要尽量满足其需求,在一些基础的体育设施建设方面也要有足够的投入等等,只有真正地在行动上重视起来,才能为体育发展提供条件。

3.2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在课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首先就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才谈的上高素质的教育,否则无论有多么先进的教学观念,多么科学的教学方法还是多么丰富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一个高素质的实施者,一切都只是空谈。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算得上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呢?首先,作为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热爱学生的情感,其次,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第三,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才能显得得心应手,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3.3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要在满足基本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让体育教学不再是只针对一些体育爱好者的学生而设置,而是把体育教学的目的重新回归到最初的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上来。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并在体育教育中注意挖掘一些有体育天赋的孩子,以帮助他们成才。

3.4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说到体育素质教育切不可把它仅仅局限在身体素质的培养方面,加强学生心理素质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化的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但无论是哪种人才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好比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奥运健儿一样,他们每一个人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和实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在体育教学时,不仅要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而言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要不断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前进中不断地摸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以为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