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灯具的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汽车灯具的发展趋势

邵翔许晶晶

邵翔许晶晶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综述了汽车灯具的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围绕LED产品的技术及市场特性,比较了各类级别汽车灯具产品的发展趋势;从安全要求、环保要求、节能趋势及新技术应用方面,分析了ECE法规近期的修订内容、制定方向;从汽车灯具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各个时期汽车灯具技术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汽车灯具;发展趋势

1引言

近十年来,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照明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新光源的应用、新技术的使用及光学设计水平的提高,促使汽车灯具有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汽车灯具的发展,汽车灯具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车灯设计日新月异,标准与法规不断更新,新车灯的标准与法规不断出现,总体上,汽车灯具技术呈加速发展态势。从全封闭前照灯发展到光纤导光系统,从卤素灯泡到LED光源模块,从标准外形到个性化的造型,汽车照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发展趋势

汽车灯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产品、标准及技术三个方面。

2.1产品发展趋势

目前,汽车灯具产品市场上白炽灯、卤素灯、高压气体放电灯(HID)、发光二极管(LED)车灯并存,但应用侧重点各不相同。节能环保的“绿色车辆”,主要是低能耗、空间紧凑的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用一个LED模组在近光灯和远光灯之间切换,达到低能耗的效果,此类车在照明技术的发展上主要以LED的应用为主,2018年后LED光源的应用将成为“绿色车辆”的主流。低成本车

辆,主要包括微型车、商用车,则更注重成本的优势,在汽车照明技术方面目前还是沿用之前的卤素和白炽灯照明技术,依旧沿用卤素灯泡和白炽灯泡为主的灯具,2018年后也将以卤素灯为主。LED技术是最先进的汽车照明,高亮度白色LED将在未来几年内具有极大的竞争力。但从汽车照明光源的发展来看,LED的发展远未达到快速发展的水平。

汽车灯具对LED元件的参数性能要求很高:(1)要具备高效、大功率和高可靠性(-40℃~125℃);(2)对电学、光学参数的稳定性以及一致性的要求高,如:同一批元件的阈值其电压不一致性必须小于0.1V,单色性要好,色差也须在小于5纳米的范围内;(3)LED元件在13.6V经2000小时(直流下工作)点亮试验后,其发光强度的衰减度要小于20%。这些要求限值了LED在车灯上的应用。2004年业界曾预测,LED车灯会很快井喷入市,而把HID淘汰出局,但目前的态势并非如此。2010年LED车灯仅占车灯市场的12%,其余大部都为卤素灯所占用。这是因为就算是LED的成本能够按照摩尔定律的预见速率持续下降,它要低到能与HID匹敌的同等价位也尚需多年;而LED家族的成本若要降到能与卤素灯不相上下,则至少需10年左右。虽然一直期望LED技术能发展得比现实要快一点,但目前仍然有技术性难题需要攻克,特别是散热及光衰两大关键问题仍未

有突破。就单个光源而言,LED的光照强度仍显不足,多颗LED构成的模组增大了空间,不利于设计。尽管业界预测2015~2016年LED的技术会有突破,但除去成本压力和技术关键外,掌握关键技术及专利的大公司对LED车灯研而不推,尽力使其在卤素灯泡和HID上的利润最大化,这也是LED推广的受阻的因素之一。

2.2标准发展趋势

近几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车灯的使用,汽车灯具的法规修订越来越频繁,新车灯的新法规颁布越来越快,检测方法越来越先进,ECE法规的修订及制定呈如下发展态势。安装规定(ECER48)主要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1)汽车灯具的安全要求

如前照灯、前雾灯、AFS调整装置的规定,后雾灯安装高度的增加,反光标识安装位置及转向灯、位置灯的几何可见度的安装要求,这些修订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2)新功能的增加

自适应远光ADB安装及探测距离的规定、前位灯后位灯昼行灯(DRL)操控面板指示器的安装规定是新功能的使用,这些新功能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车新用途的车灯使用方面发展乘用车踏步灯和慢行灯,摩托车角灯的使用,增添了车灯的新品种,拓宽了车灯新用途。

2.3技术发展趋势

汽车灯具的技术一直随着光源技术、光学设计技术、电子电器技术、材料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其核心技术部分为光学系统。传统的车灯光源使用灯丝灯泡及卤素灯泡,光学系统由反射镜、灯泡、配光镜组成,注重反射镜、配光镜的材料及制造技术。目前的车灯技术,以HID及LED光源使用为重点,进行电子、电动及电控技术的集成,用光学分析软件进行光导管、自由曲面及菲涅尔透镜设计,在使用LED的基础上,向特殊发光形状、个性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强调光学系统的设计,重点研究方向是全LED灯及LED车灯与AFS的组合。

在现有车灯成熟技术的基础上,未来的车灯技术,将向电致发光学、激光光学新光源的使用,衍射光学、光纤光学及电子控制新技术的应用方向发展,代表性的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动红外夜视辅助驾驶系统、抬头显示系统

夜间由于光照不足、视野小,尤其是会车时的远光灯会使驾驶员产生眩目,形成盲区,缩小了驾驶员的可视距离,影响了夜间的行车安全。采用红外夜视系统,使驾驶员在低可见度或黑暗中清楚观察到车辆前方的信息,也可以看见汽车前照灯照射不到的区域、强光阴影中的行人、车辆,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发出报警。

(1)智能尾灯

对应着AFS自适应前照灯,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调整后位灯、制动灯和转向灯的发光强度。例如:在晴朗的夜晚亮度降低,在白天有雾的情况下亮度增加,根据车速、路况等自动调节尾灯亮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左右转向灯的亮度

还能分别自动调整。智能尾灯是唯一的可以减小尾碰可能性的系统,使用该系统可减少驾驶者的失误,提高安全性。

(2)衍射光学车灯

将激光通过光纤,经反射器件照射到衍射器件上,形成所需要的光性,这种设计,是将光照射到一个平面衍射器件上,这大大缩小了体积,且光强减小较小,可用一个中央光源,经光纤分束后,为多个灯提供光源,减少光源的使用数量(。缺点是,衍射效应必须使用激光,其应用前景依赖于激光的发展,机构复杂,制造精密。

(3)低电子光束车灯

AFS中实现弯道照明、仰俯调节需电机控制光源转动,这不仅带来了电缆布置及模块振动,还增加了电磁兼容(EMC)问题。低电子光束车灯根据转弯、仰俯的角度调整LED光强,由少量LED分布在不同区域构成一个动态的弯曲、仰俯光线,汽车转到某个角度的同时使灯具发光。这种技术的关

键在于为实现减低亮度光形如何被划分为许多个小区域,每0.1度的转角对应LED亮度的变化对光学工程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9]。该技术可减少电缆及电机的使用,节省空间,降低振动和传导及辐射骚扰。

4结论

未来汽车灯具发展的依托和动力是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最关键的是要有技术创新,对汽车灯具而言,最关键的技术创新就是光源的创新,可以说汽车灯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光源的发展史,光源的革新引导着前照灯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李玉玲.汽车照明的未来:HID还是LED?[J].技术与市场,2010,29:42~44.

[2]黄佐贤.现代汽车灯具[M].北京:长虹公司出版社,2003:78~84.

[3]汽车灯具行业“十二五”专项发展规划[R].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灯具委员会,2011.

[4]林燕丹.基于主动红外夜视技术的夜间辅助驾驶系统[J].中国照明电器,2011,1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