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饮水水质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浅谈农村饮水水质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乐彩凤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丘北663200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2011~2014年连续四年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工程采集水样,依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检测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结果]检测农村饮水426件,合格34件,总合格率8.10%,丰水期比枯水期合格率高,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结论]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应加强饮用水消毒和净化工作,确保用水安全。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微生物;监测;分析

了解某地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11年~2014年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了基本情况调查和水质监测评价工作,结果统计分析入下。

1材料与方法

1.1水样的采集

选取某地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安全工程监测点,在每年的枯水期(2月~3月)丰水期(7月~9月)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各1份进行水质检测和评价。

1.2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水质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1]检测;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进行评价,每个水样的任何一项检测指标检测不合格则该水样评定为不合格水样。

1.3检验项目

微生物指标3个: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3个: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毒理指标3个:砷、氟化物、硝酸盐氮,共19项。

2结果

2.1水样检测结果

2011年~2014年共检测426件农村饮用水,合格34件,平均合格率8.10%,合格率偏低。丰水期合格率明显高于枯水期(x2=18.43,p<0.01);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x2=0.13,p>0.05)(详见表1、表2)。

表1某地区农村饮用水不同供水期水质检测结果

2.2水样不合格检测项目

检测的420件农村饮用水共有386件水样不合格,19个检测项目中有13个项目不合格,以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为主,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不合格率分别为84.52%、43.81%、36.43%,其次是肉眼可见物,不合格率为23.33%(表3)。

表3农村饮用水检测不合格项目(n=420)

3讨论与建议

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表明,某区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偏低,总合格率仅为8.10%,合格率逐年下降,枯水期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大于丰水期,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说明农村饮用水受微生物污染比较严重,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危害,饮用水受到微生物污染,可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暴发和流行[3]。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牲畜放养为主,水源保护不够,存在人畜粪便污染,饮水工程水质消毒处理技术和设施不完善,多数饮用水工程无消毒设施,饮水未经消毒净化处理,易受周围粪便等污染源污染,无饮水专职管理人员及管理人员缺乏,导致水质合格率偏低,存在水源性肠道疾病传染的风险。

为了更好的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排,应该实施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农民群众对水质监测和水质知识方面的宣传学习,知道他们科学饮用水,减少或避免由饮用水所导致的各种水生疾病和地方疾病的发生;二、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和水文地质的调查分析,改变农村长期以来水源水质资源和水文地质资料缺乏的情况,避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打出的水井水质不合格而不能饮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三、加强对饮用水水质监测管理,完善实验室内部建设、卓总解决实验室技术滞后问题,严重规范水质的采样和检测全过程,加强盲样、加强回收,带标、平行双样等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把好质量这一关。四、全面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增加监测点位和频次,加大政府检测力度,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排。

五、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水源地的监管防护,防止人畜粪便污染,加大建设饮用水工程消毒设施并完善水质净化,对相关管理人员培训,加强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饮用水的卫生质量,防止水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2]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3]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应用指南[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