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音频、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班志娟

班志娟(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535000)

【摘要】目的观察间歇性导尿、中频脉冲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于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SCI20例均有排尿功能障碍,采用间歇性导尿、中频脉冲治疗、膀胱功能训练等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方法,期间定期查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监测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间歇性导尿中频脉冲治疗膀胱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214-02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指脊髓某一处受损后导致相应的感觉与运动平面神经功能障碍[1]。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1976年Hanson的调查[2]显示,相对站立、行走等功能而言,SCI患者最希望恢复的功能是对排尿、排便的控制。因此,对SCI患者做好膀胱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于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SCI20例均有排尿功能障碍,男8例,女12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38岁。颈髓损伤9例,胸髓损伤5例,胸腰损伤4例,马尾神经损伤2例。

2方法

2.1间歇导尿:导尿材料(一次性直径3mm细小导尿管、会阴护理包、消毒石蜡油棉球),间歇导尿过程与常规导尿法相同。

2.2监测病人输液量、饮水量、尿量、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查。

2.3中频脉冲电疗。

2.4膀胱功能训练。

3康复护理

3.1制定好饮水计划及间歇导尿时间表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000-1500ml,最好每小时均速摄入125ml左右,使24尿量控制在2000ml以下;开始每间隔4—6小时导尿1次,每次导尿时膀胱容量不得超过500ml,记录每次饮水量、导尿量、自排量、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调整导尿次数及时间。一般残余尿量350ml3次/日,残余尿量250ml2次/日,残余尿量150ml1次/日,残余尿量<100ml侧可停止。

3.2使用J48B中频脉冲机选定音频处方25号,将两块电极板用消毒过的湿棉布套好,前后对置放在患者耻骨联合上部或膀胱区;腰骶部和耻骨上缘,用沙袋或绷带固定好,输入剂量为耐受量,感觉障碍者为有肌肉收缩为度,或逐渐增加电流量,以患者有明显震感,轻度的紧缩感为宜。2次/d,20min/次,7d/周,2周为一个疗程。

3.3膀胱训练应根据脊髓损伤特点采用科学的膀胱训练方法如Crede法、Valsalva法、盆底肌训练、诱发排尿等。膀胱功能训练①控制饮水,避免不规则饮水,使膀胱有规律充盈。②手法刺激排尿反射可通过叩击、挤压、刺激寻找触发点,激发排尿。方法:先叩击耻骨上区(叩击方法:宜轻而快,避免重叩,频率约100次/min,时间15—20min;再用双手重叠由脐部向耻骨方向挤压和环形按摩3—5rain,将尿液挤出。寻找触发点,如牵拉阴毛,按摩大腿内侧,挤压阴茎、龟头、牵拉肛门括约肌等方法促进出现自发排尿反射;也可用条件反射诱发排尿,如: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每次导尿前,先训练患者用此法尽量排出尿液。

4结果

通过间歇性导尿、中频脉冲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8周后患者膀胱容量与训练前比较有显著增加,残余尿量较训练前比较有明显减少,WBC计数有明显减少。16例患者中在28—60天建立反射性膀胱功能,12例终止导尿自行排尿不需用导尿管,达到排尿自理。1例无自主排尿放弃治疗。在过程中均无发生严重尿路感染及肾积水等其他并发症。

5讨论

SCI患者病情稳定后,膀胱功能重建是康复期主要任务,恢复的理想目标是停止导尿,有规律的排尿,没有或减少残余尿量,没有尿失禁[3]。间歇导尿是在脊髓损伤膀胱功能排尿障碍最常用方法,能使患者摆脱长期留置尿管。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科学的尿路管理方法[4]。定时导尿,可以使膀胱处在一弛一张的功能状态,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5]。中频电疗具有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平滑肌张力及调整神经功能作用,对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在一定强度下能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缩。中频音频处方电疗仪以往多用于治疗尿潴留,具有见效快、无痛苦、安全、费用低等特点。训练方法可兴奋大脑高级排尿中枢,恢复对皮层下排尿中枢调节,利用皮肤-膀胱的反射作用,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间歇性导尿并配和早期全面的膀胱功能训练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尽早摆脱导尿管,解决排尿问题的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长期留置尿管,提供了微生物直接进入泌尿道的通道,微生物在泌尿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6]。尽早建立了自主排尿节律,提高了生活质量,对患者回归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l]彭鲜红,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转归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5):736—738.

[2]李华,王玉龙.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对膀胱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129—132.

[3]陈亚平,杨延砚,周谋望,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17.

[4]吴介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3.286-287.

[5]王画鸽,庞玉玲,牛素桃,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B):23.

[6]尤佳,唐金树,杨艳平,间歇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5A):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