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卓尕日吉

◎卓尕日吉(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民族中学,青海河南县811500)

中图分类号:G434G0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147-01

摘要: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外部给学生的刺激也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还可以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应用价值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Z+Z”智能教学平台里,对各种正多面体直接用鼠标一点便可以画出来,你还可以进行操作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一、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我针对把一个用橡皮泥做的正方体,用一刀切去一部分,那么剩下部分切口图形为哪些形状制作了多个正方体。然后用FLASH制作动画,一一把剪切的形象演示出来,剪切的角度由小而大变化,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了解,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在处理教科书中数据的表示时,我首先用EXCEL制作了统计表,接着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在把它转化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图型等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数据的快速处理,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二、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可以使三角形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的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三、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对难点突破

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数学有两大难点:立体几何部分与概率统计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二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我们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立体几何的理解我借用高中的立体几何画板中的范例,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对概率统计我选择各种相关的EXCEL等软件,重复多次实验,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四、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外部给学生的刺激也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还可以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

比如映射这一概念,在传统教学中多数是通过有限集来建立的,即使用到一些无限集的例子,也是离散的整数集或其子集,对于区间这样的数集之间的映射是尽量回避的。但现行教学大纲中,映射的给出,主要是为了导出函数的概念,而在很多情况下,函数是区间到区间的映射,即学生认识映射的过程与理解函数的概念的过程是脱节的。而运用图形计算器或几何画板,则完全能建立无限集到无限集之间(比如线段上的点组成的集合到圆弧上的点组成的集合)的映射,而且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映射这一概念的掌握以及以后函数概念的学习。

又如求函数的最小值。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数的解法是把函数转化为分段函数,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得出函数的最小值。如果出现三项以上的绝对值函数,那么解法相当麻烦,故现在教科书上较少涉及绝对值函数,但事这上,绝对值函数的最值问题是很有应用价值的(后面将举例说明)。有了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则可让学生在计算器上直接快速作出函数的图象,确定函数的最小值。更进一步的意义,几何画板能使代数与几何结合起来,更深层次揭示学科间的内在联系。题给函数的最小值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到数轴上两个定点距离的和的最小值,显然最小值就是两定点之间线段的长度,这可以让学生用“度量”工具加以验证。进一步数轴上一动点到三个(以及三个)以上定点距离的和的最小值也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猜想,并归纳、总结出规律:即当定点的个数为奇数时,使距离的和取得最小值的点的位置为中间一点;当定点的个数为偶数时,使距离的和取得最小值的点的位置为中间一线段(定点可以重复)。也就是说,利用信息技术能更有效地进行“观察——探究——发现——猜想——验证——证明——拓广”的教学,学生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可以自己发现新命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逻辑证明的思路,从而丰富自己的数学经验,提高直觉能力和想象力。

五、多媒体的发展把数学实验引进了课堂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改变为”研究”数学,把数学实验引进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应用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