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扩容改造方案比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城市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扩容改造方案比选分析

毕晓明

江苏海宏电力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28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城市用电量逐年增加,原有的高压架空送电线路已经满足不了城市用电需求,亟待进行扩容改造以改善当前的不利现状。城市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扩容改造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有紧凑型线路技术、分裂导线输电技术、大截面导线输电技术等,必须做好方案比选工作。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比选工作流程,要求基于城市用电负荷需求预测,结合各扩容改造技术的性能特点进行城市高压架空线路扩容改造方案的比选工作,确保编制出的方案符合城市用电需求,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城市用电量;导线方案;用电负荷需求预测;大截面导线输电技术

电力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日益加快,城市原有的供电系统逐渐满足不了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城市电网架构结构改造被提上日程。如何进行城市高空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扩容改造,是供电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城市高空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扩容改造方案决策的好坏,对城市供电、国民经济、人们生活正常运行及供电企业利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为此,供电企业科学的进行线路导线扩容改造方案的比选工作,做好项目经济性论证,快速、准确的做出最有利于国家、城市、人们和供电企业利益的方案决策,完善城市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满足城市用电需求。

一、城市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扩容改造方案比选分析程序

城市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扩容改造可选择的方案较多,在以往工作中,常常基于工程造价人员经验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受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影限制较为明显,同时工作量大、计算起来困难。基于这样的考量,在城市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扩容改造方案选择上,提出了以下的比选方法,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环节都不能忽视,否则将影响到线路扩容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造成最终的方案决策不科学。

二、城市用电负荷需求预测的方法

城市用电负荷需求是城市电网系统设计与线路敷设的基础,在确定城市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扩容改造方案前,首要工作就是科学预测城市用电负荷需求,这是供电企业进行扩容改造方案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在城市用电负荷需求预测上的方法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弹性系数法、趋势外推法、用户分类法、负荷密度法、回归分析法、灰色系统法及计量经济模型法等。面对众多的预测方法,究竟选择哪一种,则要根据城市供电网络规划建设的具体情况而定。从运用结果来看,负荷密度法应用起来最为便捷,是许多供电企业进行城市用电负荷预测时的首选方法,这一方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公式1:W=DA

注释:W表示年用电量,D表示负荷密度(kw•h/m2),A表示总面积(㎡)

三、城市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扩容改造方案的选择

在确定城市供电负荷需求的情况下,按照图1中流程逐步开展城市高压架空线路扩容改造方案的比选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各种线路扩容改造技术的性能比较、导线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着重进行了分析。

第一,比较分析各种线路导线扩容改造技术的性能。常见的几种线路导线扩容改造技术有紧凑型线路、分裂导线、大截面导线等,不同的技术有着不同的性能特点。紧凑型线路技术,便于减少常规导线电感和波阻,增大原有线路的传输能力,提高系统稳定性,但是与常规线路并联时易产生环流,电晕损耗大、无线干扰比大,许多实际应用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不适宜作为城市高压架空线路扩容改革的备选方案;分裂导线输电技术,具有可限制电晕产生、提高供电系统经济效益等优势,但是占用的输电走廊较大,不利于节省城市空间,也不适用于城市高压架空线路扩容改革;大截面导线输电技术有着良好的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加之,对环境危害影响小、施工技术已臻成熟,占用你的输电走廊小,可用作为城市高压架空线路扩容改革的最佳备选方案。

第二,导线方案选择。在线路扩容改造方案设计中,要基于经济电流密度,通过机械强度、电晕条件等验证,确定线路导线的截面、型号,确保导线在最大负荷情况下不过热,继电保护装置性能良好,在风、冰等不良因素影响下不出现断线故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城市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扩容改造易于选用大截面导线输电技术,能有效的提高输送电线路质量,增加线路的单位容量,也能够节省城市空间,满足城市电网设计对高压架空线路扩容改造工程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邹进涛,李大海.架空送电线路设计存在问题及如何解决[J].通讯世界,2014(21).

[2]张红军.对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方面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7).

[3]张惠荣.分析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压接的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