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医院片区永久性排水管涵工程施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南海新医院片区永久性排水管涵工程施工

邓尚华

佛山市南海俊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28225

摘要:南海新医院片区永久性排水管涵工程主要根据南海新医院的规划建设进行相应的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南海新医院地块属于狮山红星片,位于南海区狮山镇西南部,东与大沥镇接壤,西以北江为界,南临桂丹路,南接洗马井水库,属于红星片的一个小区域,总集雨面积约2.68km2。南海新医院规划建成后将对现有地块及周边排水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块河涌重新进行规划建设,使其满足该区域防洪排涝的要求。

关键词:排水管涵;施工;防治

根据南海新医院地块控制性规划以及《佛山市排涝规划Ⅰ片区》的防洪排涝要求,区域内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市政管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将逐步投入建设。因此,根据南海新医院地块控规和总体排涝规划的要求,需对南海新医院地块的河网水系进行新建或重建,以满足其防洪排涝的要求。

一、项目选址

1.结合区内总体规划要求,结合河涌规划的布置,合理布局。

2、本次新建排水方涵1条,根据用地要求,河涌采用箱涵型式,布置在规划道路下面,以河涌平顺、相互贯通为宜。

3、施工条件:已有较好的施工条件,对外交通方便,施工期间对周边建筑物干扰少,对现有排灌水系统影响不大等。

二、工程地质

本场地位于南海区狮山镇小塘三环东路与桂丹路交汇处的北侧,拟整治涌全长约2300m,主要任务是对周边河涌进行综合整治以及增加绿化等。地貌上属珠江三角洲平原腹地之丘陵地带,地形开阔平坦,地面由北往南渐降,地面高程约为6.25~17.75m。

三、工程任务及规模

1、工程任务

本工程任务是:新建南海新医院新址地块排水管涵,满足规划1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不致灾要求。

2、工程等级

本工程具有防洪排涝等综合功能,新建方涵总长2.248km,河涌主要负责排水和灌溉功能,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第2.0.5条规定,排水涌的级别按照排水流量确定。

新建方涵总设计排水流量为25.73m3/s,大于20m3/s而小于50m3/s,查规范可知,其工程级别为4级,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

3、工程规模

本工程规划新建排水方涵1条,长度约2.3km,方涵尺寸为

BxH=2x2~2-2.5x2(m),底高程为11.50~0.00m。

排水方涵规模表

四、主体工程施工

1、土方开挖主要工程量在方涵基坑开挖,土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采用机械施工时,应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道路和作业场地,并加强维护。自卸汽车行走的道路加铺路面。基坑土方土挖宜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层层下挖。基坑底部应留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在底部工程施工前,分块依次挖除。弃土按土质类别分开堆放,先期开挖的吹填砂用于填充砂包,对开挖出来全部用作填高周围场地。

2、清基:清基施工采用推土机施工为主,兼顾使用人工配合2m3挖掘机施工,将填筑基面清理干净,去除杂草、杂物,清基深度0.5m,清坡深度0.2m,清基、清坡土料集中堆放。

3、填筑压实:采用蛙式打夯机配合推土机碾压,局部采用人工夯实。基坑开挖出来的土方可在此地块堆填,用作填高周围场地。挡土墙后回填土料及河岸修整的土料可在附近取土。粘性土土堤填筑标准按压实度不小于0.91,无粘性土土堤填筑标准按相对密度不小于0.60确定。

4、电塔支护:采用直径800钻孔桩对电塔进行支护,待桩身强度达标及检测通过后再进行基坑开挖。

5、顶管:本工程采用顶管穿过三环东路,因此,需根据顶管施工工艺进行工作井和顶管的施工。

6、过铁路方涵:本工程过水涵洞跨铁路涵管均穿过广三铁路,需要采用专业顶进机械进行施工,涉及到铁路安全管理,由铁路专业设计部门提出具体施工安全保护及施工方法。

①铁路线路架空部分施工顺序:

a)先把砼枕更换为木枕,线路进行扣轨加固。

b)跳槽法施工挖孔桩。

c)挖孔桩施工完毕,架设纵抬梁,穿横抬梁,将各构件连接

处扣实扣稳。到此线路架空施工完毕。

d)挖孔桩施工完毕,可进行顶管施工作业。

e)顶管施工完毕后,拆除纵、横抬梁,木枕更换为砼枕。

f)补充道碴、沉落、整理线路。以上施工过程需要数次封锁线路。

②顶管施工顺序:

a)施工准备,测量放样。

b)工作井及接收井先进行搅拌桩施工。

c)搅拌桩施工完毕,开挖井,边支撑边浇筑地下连续墙等。

d)吊装机械,进行顶涵施工,接受井吊起机械。

e)铺设相关设备。

f)施工检查井。

g)回填、整平,竣工。

五、防治原则和目标

1、案编制原则

①方案的编制应符合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程规范的要求,编制的内容与主体工程设计内容相衔接,编制的深度与主体工程同步。

②结合本项目建设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讲求实效”的水土保持方针。

③坚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原则。

④在措施布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治理和预防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永久性措施与临时性措施相结合,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遵循水土保持措施与环境绿化、美化、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紧密结合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2、实现目标

①预防和治理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使项目区因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5%以上。

②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以最短的时间控制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从而减少入河泥沙。

③与主体工程同步,单项工程完工后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减少完工区的水土流失,及时恢复地表植被。工程建成后,植被恢复率达到90%以上。

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工程项目水土流失产生特点,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将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主体工程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施工临时用地防治区、直接影响防治区,其中弃渣场防治区为重点防治区。

4、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结合各分区水土流失类型、特点和完工后的利用意向确定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水土保持措施要做到重点治理与面上防治相结合,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措施与复垦利用相结合,统筹布置各类水保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布置水土保持的临时措施,防止施工初期的水土流失。在防治措施具体配置中,要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充分发挥其速效性和控制性,同时也要发挥植物措施的后效性和生态效应。在植物措施中,水保先锋树种应选择适应性强、速生、浅根性、根系发达、固土性能好、土壤改良性能好的品种。初选水保树种有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尾叶桉;草种有狗牙根草、

台湾草等,这些树草在当地已广泛种植,效果良好。

5、分区防治措施布置

(1)主体工程防治区

土方工程主要是堤围的加高培厚,堤围堤身临水侧及背水侧为草皮护坡,堤围施工采取分段分层填筑、分段分层碾压、尽量避开雨季填筑等施工方式,其水土流失可以得到较好控制。

(2)弃渣场防治区

根据工程设计,将河涌开挖废弃料和内涌清基淤泥弃料置于永厚围迎水侧荒滩护堤地上。

防治措施:平整渣场,植树或种草,渣场平台排水坡度1%,

边坡不陡于1:2,边坡种草防护。

(3)施工临时用地防治区

施工临时用地防治区使用完毕后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原有土地使用功能,部分难以利用的,采用生物措施进行土壤改良。

(4)直接影响防治区

本防治区的水保措施主要是预防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对其产生影响,主要采取预防管理措施。

结语:南海新医院是南海区政府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根据南海新医院控制性规划以及排涝总体规划新建排水方涵以满足南海新医院区域的防洪排涝要求。区域内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和市政排水等设施已逐步投入建设,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建设。因此,需要根据总体规划要求,需要对南海新医院地块的排水系统进行新建或重建,以满足其防洪排涝要求。

参考文献: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2]《佛山市排涝规划Ⅰ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