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区医院医疗纠纷的成因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当前社区医院医疗纠纷的成因和对策

潘晓芳1王兵2陈雯2

潘晓芳1王兵2陈雯2

(1海军上海凉城离职干部休养所卫生所200437)

(2海军上海东体育会路离职干部休养所卫生所200437)

【摘要】当前,我国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这些现象在社区医院也成为了重点问题。本文就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即在医疗机构的原因、社会因素的原因和患者本人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医院医疗纠纷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035-02

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患之间的矛盾,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和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不断提高,医疗纠纷的出现逐渐频繁,其中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因此必须对这方面的问题加以研究。

1主要原因

1.1医疗机构的原因

1.1.1医德医风存在缺陷部分医务人员医德水准不高,服务意识差,行业作风不正。如服务态度冷漠、生硬,对患者缺乏必要的尊重;工作作风散漫,岗位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差;同行相轻,诋毁他人,不负责任地对同行的医疗行为进行无端的猜疑和渲染。

1.1.2管理制度缺乏监管医院监管不严,法制意识薄弱,管理层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和水平[1],尤其是对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知识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执行医疗规范不力,也缺少对员工的培训;没有严格的组织机构来监督,没有严厉的考核制度来约束,没有标准的工作制度来规范。

1.1.3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医务人员因为技术水平有限,病程演变尚不足以认清及实施新技术、新项目的过程中、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以及医疗设备的故障、院内出现交叉感染以及不可预见的医疗意外、医患双方都出现不良情绪的情况下,这些均会引发纠纷。

1.1.4法律意识不够明确部分人员缺少法律意识,如未认真履行告知义务、特殊检查,特殊药品的使用、未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医疗活动、不严格遵守《执业医师法》等都是造成纠纷的原因。

1.1.5业务技术不够熟练增添设备,如果对住院费用考虑不足,遇到出现意外时而产生的费用时,容易引发纠纷[2];再一些医院追求医院技术水平的档次,不顾医院现实技术、设备条件,盲目开展新技术,结果出现因技术受限,设备不配套,抢救设施不具备而出现纠纷。

1.1.6服务方法不够精细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操作时不小心刮破皮肤,医生在为患者腰穿时未能一次穿刺成功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患者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满,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的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忽视了对病情的观察,从而发生纠纷。

1.2社会因素的原因

1.2.1社会舆论负面影响社会舆论和部分新闻媒体不做调查研究,不加分析的报道一切事情,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对立面[3],导致人们对医务人员的误解。另外在出现问题时,相关部门不能积极的、正确面对局面,不能以政府或上级部门的身份来调节,处理事件。

1.2.2保险制度不够健全由于我国目前的综合经济实力尚欠发达,保险业发展还不全面,对医院、医务人员及公民的疾病风险保障还远远不够。

1.2.3医院工作负担沉重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看病难,患者大多流向大城市和大医院就诊,容易引发不满和抱怨,导致医患之间出现误解和矛盾。

1.3患者本人的原因

1.3.1对医学的结果期望太高医学领域有许多未知的的情况,也有许多疾病是不能诊断和不可治疗的,许多病人及家属对此不能理解,当太高的期望值与现实有较大差距时,片面认为是医院方面的责任,从而引发矛盾。

1.3.2对必要的诊疗配合不够如患者就医时不能如实讲述病史,而当医疗效果不满意或欠满意时,患者就不理解,千方百计寻找诊疗工作上的所谓种种不足,有的不能按照医师的吩咐服药,随意更改医师的医瞩,这些都有可能引起纠纷。

1.3.3对疾病的看法心态失常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缺乏认识,仅从诊疗效果或预后状况判定医疗的服务质量,另外,在诊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对疾病恐惧、焦虑,从而引发急燥心理等。

2对策

2.1加强医德教育要大力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切实改善医疗服务态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心;要有高度责任心,把本质工作当成是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机会,当成一种神圣的职责;要有敬业精神,使命感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有语言和工作方法的艺术,会主动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要大力宣传和报道卫生系统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积极引导全社会医务劳动的理解和支持。

2.2增强服务意识以往医患之间的纵向不平等关系已不复存在,而变成了以诊疗合同为中心的横向平等关系,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并迅速适应这一转变,积极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凡是服务态度好的医护人员,即使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差错或某种过失,病人也会谅解,这点在工作中被实践证明。

2.3提高领导能力要建立一个坚持原则,发扬民主,善于用现代化科学方法进行管理的领导班子,为提高基层医疗质量提供可靠保证;要用科学、客观、严肃的态度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处理不同性质的医疗纠纷;要不断改进工作,强化基层医医疗机构的法制体系,做到全员培训,全面考核,全面实施。

2.4落实规章制度各类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落实岗位责任制,这是防止医疗纠纷的保证。要认真负责和规范的处理诊疗过程,工作时间不能擅离岗位,要注重交接班工作;要注重危重患者的诊治和抢救,操作技术要精练,抢救记录要及时、完整;要做好各级各类的医护查房工作,做好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

2.5培养业务能力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技术业务相对偏低,工作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不能正确处理,这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全面抓好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业务培训,要选派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努力提高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水平,鼓励青年医务人员和管理干部报考在职学位教育和高层次学历教育。

2.6严格质量管理医院要突出以医疗为中心,抓好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各部门要建立质量控制机构,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每月定期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通报,让各个部门充分认识到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不断总结和借鉴经验教训,为全体医务人员起一个警示作用。

2.7全面宣传政策政府应当经常规范的公布医疗服务信息,让民众知道医疗管理制度和解决医疗纠纷的规程。媒体在报道医疗纠纷时,应该多做调查,在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做出客观公正、专业的报道。社区也可经常开展如果正确对待医疗纠纷的教育,增进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维护医疗机构和社会的正常秩序,为大家指明一个处理医疗纠纷合法的道路。

2.8充分沟通理解医务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及家属心情,要持宽容、谅解及忍让的态度,不与家属发生正面冲突,用实际行动感化患者,引导患者,一切服务体现人性化。患者方面也有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缩小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应对措施,医患双方都有应有一定的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杨明常,李跃飞.当前医疗纠纷的成因与防范[J].中国医药导报,2012,8(9):164-168.

[2]贺涛,霍霄鲲,王淼.新形势下医疗纠纷防范和调处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2(19):1133-1134.

[3]宋书杰,郭长升,张立新.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1(18):1044-1045.

[4]马万兵,尤明春,李宇飞.医院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0(18):95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