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主动性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中职教师主动性之探究

王军

王军(湖北城市职业学校湖北黄石435004)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基础和中级操作技能水平的生产技术人员。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师的综合能力亟待提高。面对中职生源素质整体下滑的客观现实,作为中职教师必须主动从心理视角着手,培养“亲和力”,并努力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完成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主动视角亲和力创新

“主动”一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是“不待外力的推动而行动”。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多为中考的失意者,对学习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产生了厌学、逃学的现象。面对着“太不理想”、“很不满意”的中职受教育的群体,作为中职教师如果一味地不停抱怨和叹息,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缺乏高涨的工作热情,就会扼杀受教育群体重新萌发的一丝希望。故此,需要教师面对客观存在,正视现状,主动分析探究,寻找突破口,另辟捷径,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样才不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一、注意心理和视角的调整,培养亲和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调整心理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思维中的具体反映过程,其真实的反映会左右具体的行动,其行动的结果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两种本质不同的效果。作为中职生正处在人生目标不明确、价值观模糊不清、是非判断不明、个性摇摆不定的阶段。为产生积极的效果,作为中职教师首先要正确认知,积极客观地了解观察他们,多一些沟通的手段和方法并融入其中来促成对学校所存在的现象有客观、公正和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正确进行判断,正视学生间存在的差距和个性差别,因时利导,因事引导,对存在的问题用积极和发展的观点、采用妥当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判断并指正。最后需要持续地展开心理沟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诚实守信,积极上进,共同完成中职学业。

2.调整视角

视角即为观察事物的角度,若观察事物的角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得到的是事物的某一面或某一层次的反映,却不能全面系统,反映事物的整体状态。作为中职学习期间的学生如果观察的角度和方向单一,则得不到全面整体的表现,易误导做出正确的判断。故此作为中职教师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学生、审视学生,发觉其闪光点,仔细分析并欣赏他们的优点,促成学生的转变,此为其一。

其二,要采用平视和仰视的角度去鼓励和激励他们,帮助其树立信心。多一分鼓励和表扬,少一分指责和批评;多一分关心和爱护,少一分冷漠和藐视。

其三,要用放大镜去了解、分析、研究,放大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以点带面去正确引导,在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时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其四,应该注重批评的角度和策略。对于普遍存在的缺点,因其具有共性,故可采用全体批评的方式;对于区别于共性之外的缺点,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在特别的场合推心置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同时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五,作为教师必须主动地进行自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取信于学生的基础。在工作中因疏忽而造成的结果,应该主动展开自我批评,接受学生的检查。这样对以后的工作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同时也能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形成坚不可摧的零距离。

3.培养亲和力

亲和力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亲和力是“在人与人相处时,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其实质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谋而合。充分的心理准备、正确心态的调整和多方位多角度的视角观察,对培养亲和力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教师只有发自肺腑地爱护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并融入到群体之中,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你爱的真诚和无私。

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亲师性”,渴望与教师沟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多花一点点时间听学生诉说,在了解学生的同时可以发现学生所想、所思。多搭建互动的平台,听取多方面的信息,丰实了自身的知识含量,同时也拓展了知识的层面,更增强了师生彼此间的信赖,真正做到了“亲其师而信其道”。

最后,教师在培养亲和力时,应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做好换位思考的必要准备,以坚持原则作为根本,以实现学生学有所发、学有所用、成人成才的最终目的。亲和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不固执专制,不孤芳自赏。需要长期的锻炼与沉淀,才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才会有更宽广的胸怀,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帮助他们学业有成。

二、以培养专业兴趣为抓手,创新教学方式,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主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另一种诠释是:“能够造成有利的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对于基础差、学习能力欠缺和厌学现象严重的中职学生,若按照陈旧的教学思维和方式方法,就会造成课难上、学生难教,教师辛苦四十五分钟,最终换来一场空的不利局面。

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从以下两个面着手:

1.培养专业兴趣。

中职学生选择报读专业时并未真实了解到专业的相关内容,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家长来选择确定相应专业;二是受学生之邀来选择专业;三是受社会市场的流行来选择相应专业;四是受老师的推荐而报读相应专业。故此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自主权、选择权,而是被动、服从、盲目的选择,加之又不了解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就从谈起,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学好学坏一个样,也就丧失了对专业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其意思是指为了学习这门课程而学习者不如因爱好这门课程而学习者,好则表示对这门课程或专业有兴趣之意。由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放在首位,通过采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首先要多组织学生观模具制造企业、汽车生产企业,观摩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的各个流程,并加以现场提问和解释,来培养对模具知识的兴趣。其次可多列举日常的生活用品(茶杯、碗、钢制餐具等等),并清晰地讲解各类生活用具的成型类别、成型的工艺方法和方式。例如:塑料瓶是要用注射成型管坯后,再放入瓣合式(也称哈夫模)模具中,并向中空管内压入空气,使毛坯在压力作用下吹胀,贴覆在型腔的孔壁上,少时冷却开模后,取下已初步成型的制品——塑料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知识。最后要主动与企业开展校企联合,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岗位,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对模具的认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中学、学中作,同时也让学生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亲身体验,更促进了专业学习兴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式。

一是熟悉所授的教材,并吸纳各方面的素材作为补充,使教学内容丰富、充实。

二是结合教材的内容,列举日常生活中学生能触摸和体会到的事例,并配以相关的问题与解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不能照本宣科。不是教书而是念书,枯燥单调的教学环境,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善于舍弃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补充新鲜的时令的专业知识,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教学环境改善活泼起来。

四是有目的地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这样能了解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和知识面,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并得到纠正和改变。要鼓励学生多提专业方面的问题,经过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既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也能激发教师探究知识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教师的主动性体现的是责任。有责任心、责任感强及有责任意识的教师,采用可行的方式、方法和组织策略,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教师的主动性并不是妥协与忍让,而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教师的主动性最终是让学生由被动而转换成主动。这样学生学习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调动了教师索取更高层次知识的欲望。有着主动性的教师和主动学习的学生,师生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和共同进步,职业教育何愁没有蔚蓝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汪珊珊《“亲和力”于教学之影响探究》.《职教天地》,湖北,2010年,第4期。

2.唐微《职业学校教师的全面发展》.《职教天地》,湖北,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