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风险管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风险管理的探讨

林红

林红

(中国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安装处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F7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摘要:业务外包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其实质是企业重新定位,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己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构筑自己竞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国际建设市场竞争赿来赿多,虽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世界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下降,国际市场上的资本活动明显减弱,经济衰退的阴影笼罩各国。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增长势头不减,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09年对我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为593.54亿美元,新签合同额759.01亿美元。在承包商面对的众多风险中,汇率风险是普遍的、不可回避的风险。

一、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企业在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活动中,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交易发生时即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不同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风险均属交易风险。对于参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来讲,面临的交易风险有如下几种:

(一)在债权债务未确定前所存在的汇率风险,从承包企业投标的当天开始,报价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动的,但是从投标日到中标后合同签订日,需要很长进间的磋商,时间有时超过一年,而这时的汇率变动是不确定的,而且不确定性还表现在他不能肯定会成为中标人。一旦中标,这种风险就成了中标人必须承担的;若未中标,这一风险便不存在了。如今年以来欧元对人民币贬值的幅度达到了20%,假如国内某石化工程公司今年1月初参与欧洲某石化项目投标,寄出标书当天的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是9.80,6月24日该公司签订合同,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为8.38,中标金额为9.8亿欧元,工程期限为4年。因此,该公司由于在投标时未采取任何保值措施,在签订总承包合同时,由于欧元贬值,项目已亏损1.42欧元。

(二)因未按期收取的外币债权或支付外币债务,随汇率变动而出现的风险。承包企业中标后可能需要支付较大的工程分包款、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费的币别和时间同业主支付的承包款的币别和时间不一致,比如上例中承包商收到欧元,有部分设备需要从美国采购,支付币别是美元,欧元汇率的上升直接影响企业的支出,如年初投标时计划向美国采购5000万美元的设备,支付欧元是3472万欧元,而到今天订购时已是4058万欧元,亏损586万美元,做好这方面的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三)项目是否需要融资对汇率风险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项目不需要融资,业主按进度支付承包款,承包企业中标的币种如果是美元,因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短期内波动不会很大,不会影响承包企业的收入。如果是非美元的其他币种,比如澳元或欧元,由于这两种币别对美元的波动很大,在至少3-4年以上的建设期收款期间内,承包商暴露的汇率风险是难以预测的。如果项目需要承包商融资,业主延期付款,那么整个付款期限至少在十年以上。虽然人民币的汇率在短期内是稳定的,但是十年以上的人民币的汇率风险也是难以确定的。

(四)签订合同时,选择外汇的风险。由于金融市场局势不稳,造成汇率不稳定,如果选择美元作为合同价,当地币升值,则对承包商不利;如果选择当地币作为合同价,而有些合同中需要将当地币兑换成美元,那么如果当地币贬值,则对承包商同样不利。

二、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也称为会计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资金项目金额变动的可能性,根据企业制度规定,在会计期末,需要以某固定日的汇率将外币用本币计量而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这种折算风险只是一种计算上的、名义上的风险,它与实行实际交割时的实际损益不同,但它却会影响到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布的财务报表的数值,可能招致利润下降而带来筹资能力方面的困难。比如某公司于2010年1月1日收到了20亿欧元的工程款,当日的牌价是100欧元=980元人民币,到2010年6月24日,100欧元=838元人民币,该笔欧元没有兑换成其他币种,那么在会计报表上就显示汇兑损失28.4亿元人民币。它是一种账面的损失和收益,并不是实际交割时的实际损益,但它却会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的报告结果。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企业的经济价值由于外汇汇率以外的变动所受的影响。具体而言,经济风险通过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资产风险,即汇率的波动对企业资产(负债)以母国货币表示的价值影响;二是经营风险,即汇率的波动对企业的现金流的影响。然而,前者不一定总能表现出来,它主要通过币别因素起作用,如果所选的计价货币改变了,例如母国资产不是以母国货币计价而是以第二国货币计价,那么该企业的资产折算成母国货币的价值就可能会面临风险暴露。企业的经济价值又是由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现金以及围绕这种现金本金流量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所以,经济风险是以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未来的现金流量的水平和变动为对象,由于外汇汇率料想以外的变动而引起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净现值可能发生的变动。经营风险是一种潜在的风险,这种潜在的风险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果。

四、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指项目的外汇交易因国家强制力而终止所造成损失。例如目前,由于受美国经济制裁,所有与伊朗有关的美元汇入及汇出业务都已受限,那么在伊朗执行的项目中以美元为约定支付货币的合同,需承担所有转换为其他货币及转付其他银行而造成的损失。

五、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的规避方法

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是密切相关的。前者是反映某一项经营活动之后果的,后者则是反映某一时期全部经营活动之后果的。这两种外汇风险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事先约定币种、金额、汇率、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到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外汇交易。远期汇率的决定取决于即期汇率、两种货币的利率及期限。通过远期外汇交易,承包商可以锁定未来的结算汇率,将采购成本和收益固定下来。超过一年的远期外汇交易被称为超远期外汇交易。例如上面的案例中假如承包企业在投标阶段未做套期保值,在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的当天的即期汇率为9.8,企业可以根据未来四年内的欧元现金流入的预计情况,根据银行公布的远期汇率,可以同银行做超远期外汇交易,将每笔未来收入的结算汇率固定下来。那么到了约定的交割日期后,不管市场汇率如何波动,承包商将按照约定的汇率结汇。由于这种方法的成本比较低,通过签订远期外汇交易合同,能够事先将未来的结算汇率固定下来,目前国际上采用最多的避险方法就是远期外汇买卖,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是,如果汇率朝着对承包商有利的方向波动时,承包商也享受不到汇率波动带来的益处。

(二)掉期交易。掉期交易是指在买入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同一货币的远期外汇,以防止汇率风险的一种外汇交易。承包商按1美元=0.81欧元的汇率,卖出1亿欧元,收入1.23亿美元。为防止将来欧升值或美元贬值,该承包商就利用掉期交易,在卖出即期欧元的同时,又买进远期欧元,其汇率为1美元=0.81欧元。这样,虽然卖出了即期欧元,但又补进了远期欧元,使该家承包商的欧元、美元头寸结构不变。虽然在这笔远期买卖中该行要损失若干欧元的贴水,但这笔损失可以从较高的美元利率和这笔现汇交易的买卖差价中得到补偿,承包商可以享受汇率波动带来的收益。

(三)外汇期权法。所谓的外汇期权,也称为货币期权,指合约购买方在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期权费后,所获得的在未来约定日期或一定时间内,按照规定汇率买进或者卖出一定数量外汇资产的选择权,期权分为买入看涨期权和买入看跌期权两种。对于国际承包商来讲,如果将来有应付外汇的业务,并且预测外汇将升值,就可以买入应付账款到期日的看涨期权,如果将来汇率超过执行价格,那么企业可以执行期权,如果汇率低于执行价格,企业可以不执行期权,损失的仅仅是期权费。如果企业未来有外汇的应收账款,企业可以买入看跌期权,如果未来的汇率超过期权的行使价格,则企业可以不执行期权,如果未来汇率低于行使价格,则企业可以行使期权。在投标阶段,投标人承受的外汇风险具有一种不确定性,比较适合采用期权。一旦中标,这种风险就成了中标人必须承担的,执行期权可以对冲风险,若未中标,不执行期权,这一风险便不存在了。

(四)人民币远期结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确定汇价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即期结售汇中两者是同时发生的)。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客户可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所确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因此,在当前形式下,这也是一种外汇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五)提前支付和延期支付法。如果承包商持有项目所在地货币,同时又有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他就应该在当地币贬值之前,尽量提前用手中的当地币还清债务。如果承包商手中持有美元,同时负有以当地币计价的债务,就应可能拖延结算时间,希望尽可能减少支付美元的数量。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丰富经验,能够判断出货币的走势,同时对提前和延期支付的风险要做很好的预测。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规避政治风险,还是规避外汇风险的对策,其具体方法都不是相互分离和截然对立的,也不是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全面分析,充分调查研究,并运用灵活机动和综合治理的策略,及时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规避风险的途径和手段,从而有效地抑制风险,以争取在险象环生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景江,刘桂华.浅论我国企业外包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问题.2004,(02);

[2]林则夫,陈德泉等.试论信息技术外包的风险管理策略[J].企业管理.2004,(02);

[3]冯祈善,王善臣.外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