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急诊预检分诊提高急诊急救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强化急诊预检分诊提高急诊急救效率

胡向阳姜颖鑫卢安阳余茂琼

胡向阳姜颖鑫卢安阳余茂琼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加强急诊预检分诊管理,合理分级分区急救资源,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急诊急救效率。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按照急诊预检分诊标准,1、2级危重病人立即送红区抢救,3级急症病人及时诊治,4级病人候诊。结论:采用分级分区管理后,提高了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优化了就诊流程,实现了急重优先,提高了急诊急救效率。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分区管理;提高急诊急救效率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303-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大中城市人口呈爆发式增长,加上道路交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和社会文明进步,所以到大医院就医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急诊科人满为患,大量急症、非急症患者混杂,导致患者候诊时间延长,严重影响了患者就医感受和急诊诊疗效率。

急诊分诊是指急诊科分诊护士对每一位来急诊就诊病人进行简单迅速的病情评估,了解其医疗需求,判断就诊的紧急程度,使其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治疗区域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1]。合理高效的急诊预检分诊是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因素,也是急诊科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首要环节。

我院是地市州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年急诊急救量达20余万人次,不断加强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多措施改善急诊流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具体措施和方法

1.1准入管理

选择责任心强、思维敏捷、且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定期岗位培训和实际工作经验交流,加强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学习,每月质控考核。

1.2硬件条件

急诊大厅显要位置设置急诊导医、分诊台,配备3~4名护理人员和护工若干,轮椅、平车、坐椅,电脑,电话,以及生命体征监测仪、体温计、血糖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设备,急诊就诊流程图及分区示意图等。

1.3病情分级分区

根据患者病史和意识、体温、血压、呼吸、血糖、血氧饱和度等项目,对病情分级为1级病人是濒危级,包括呼吸、心跳骤停,昏迷,气道梗阻,大出血等;2级病人是危重级,包括休克、多发伤、心绞痛、脑卒中、脏器功能衰竭、各临床危象生命体征不稳者;3级病人是急症级,包括急性疼痛,发热,腹泻,心悸,感冒等;4级病人是非急症级,包括其他病情稳定、体检、开药等。按分区原则1、2级患者马上送抢救区、3级病人到相应黄区诊治、4级轻病人到绿区等待候诊。

1.4急诊预检就诊时间

1、2级患者1~3分钟内送抢救区紧急施救,3级病人1~10分钟到相应黄区得到诊治、4级轻病人10~30分钟到绿区等待后处理。

1.5保证绿色生命通道畅通

对昏迷、休克等危重病人马上送入红色抢救区采取相应措施挽救病人生命;对病情可能加重的急诊病人,转入黄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需要专科住院救治的病人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确保绿色生命通道畅通。

2.结果

我院急诊科2010年—2015年度加强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以来,年急诊分诊人次由9万逐年上升至22万,年抢救人次由5000逐年上升至12000,分诊准确率由72%逐年上升至90%,急诊病人满意率也由65%大幅提高道88%,投诉及医疗纠纷减少。

3.讨论

急诊分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急诊患者的救治和诊疗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急诊患者来院就诊早、发病急、病情重而复杂,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接触病人时间短,病情变化快,容易忽略造成漏诊、误诊,耽误危重病人的及时医疗干预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或发生医疗纠纷;但现在大量非急诊病人因为专科挂号困难,等待时间长,而来急诊就诊快,故产生的“急诊拥挤现象”。这导致了非急诊病人挤占急诊医疗资源的不合理现象,在急诊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延误了真正的危重症患者宝贵的抢救时间。所以现代急诊分诊已不再是简单的“分科分诊”,而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安排就诊的“病情分诊”[2]。按病情的危重程度进行分诊,是国际分诊所倡导的科学预检分诊方法。准确“分级、分区、分科”、正确应用分诊工具、迅速收集患者的主客观信息、询问病情和测量相关的生命体征和指标可同时进行,即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病情信息,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这种工作流程可提高分诊准确率,避免遗漏危重患者,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3]。

虽然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急诊分诊标准,但探索可操作、具体、可量化,耗时短,人为因素影响小,设备设施简单的预检分诊病情评价分级系统是现阶段急诊同仁们努力探索研究的方向。我院急诊预检分诊处根据急诊就诊时病人血压、心率、呼吸、神志、血糖、血氧饱和度、体温、病史及来院方式等综合因素初步评估病情轻重程度,分为1~4级,1级为濒危级、2级为危重级、3级为急症级、4级为非急症级,1、2级去红区抢救,3级去黄区诊治,4级到绿区等待就诊。同时分级、分区诊治实行动态管理,各区病人诊治中医生再根据病情变化进行二次分诊,红区危重抢救病人通过绿色生命通道到相应专科或重监室、其他病情稳定的转黄区留观治疗,黄区病人病情加重随时转红区抢救,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医疗安全。

加强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宣传、普及工作,明确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对急诊急救工作的意义,保证急诊医疗秩序,提高急诊急救工作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不断提高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减少因患者不清楚,因不愿到门诊排队而选择到急诊就诊,认为挂急诊号就能马上处理,避免宣传不到位而出现对候诊等待时间长不满意,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把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用到急、危、重症的救治上,进一步提高救治效率,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孟庆义.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18.

[2]周文华,刘丹,周晓梅.急诊分诊的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5):27-28.

[3]田凌云,李映兰,张莹,等.危重病情评价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56-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