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

黄寿献

(深圳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518108)

摘要:当前在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缺乏、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度落后以及厂家售后服务的问题等。为了使得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需要实现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科学管理,根据医院的规模建立符合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健全制度,同时,医院也需要提升对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的支持和保障,并促进设备厂家的售后工作管理。鉴于此,本文结合作者的经验主要分析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

关键词:医院;医疗器械;维修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1、医疗器械维修中的难点

1.1、专业技术缺乏

对于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部分医院的领导层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导致医院缺乏医疗器械高端型人才。一些基层医院更是缺乏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人员的配备,对医疗器械维修人员无资质要求,人员缺乏现代化的维修技术。根据研究表明,部分从事医疗器械维修的员工,学历相对较低,并且没有经过相对应的培训工作,使其操作水平和技能相对比较低,思维方式较为落后,缺乏现代化操作技术,与此同时,人员的随意进入等问题,导致其故障维修时间进一步延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主导能力较差临床

医疗设备的种类以及范围日益增加,涉及到多个学科,对医疗器械维修的工作人员复合要求逐渐增加。面对大型的医疗设备,一般工作人员无法进行维修,只是将其返厂或联系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维护成本、维修成本的控制均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缺少话语权。

1.3、缺乏相应管理制度

现如今,大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缺乏一定的管理措施,部分医院虽然已经采取相对应的管理制度,然而只是流于形式,医疗器械的维修难以给予有效管理,并且缺乏一个考核机制,工作范围不够明确,技术水平有限,部分员工虽然可以进行维修,但是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时间久了,就会对其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1.4、技术落后,投入不够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和技术的日益提高,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日益加快,然而其标准和水平也日益提升,然而,部分医院的医疗维修条件仍然在以往的阶段,落后的方式和缺乏相对应的仪器,在面对现代化医疗器械的时更加无法保证维修质量。导致这一情况的诱因是医院领导层没有对其相关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维修这一方面的投入相对比较少,进而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2、提升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和管理水平

2.1、实现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科学管理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在维修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工作较为复杂,对于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较高,需要维修人员不单单有较强的维修能力,还需要设备的临床应用基础。维修人员一般在掌握相关的器械设备维修的同时,还需要参考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相关资料。通过技术档案的建立,可以提高大型的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效率。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目前医院中的医院医疗器械设备情况,建立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电子状态库,记录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这对于后续的设备故障维修具有重要的价值。该状态库的建立还涉及到信息的反馈,收集现有的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方案并实现分类管理和存档。

2.2、健全符合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制度

制度影响医院的管理,所以健全的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是保障医院的设备可以得到高效维修的关键。医院需要根据本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情况,建立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制度,从而使得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的调动出来,进而保障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制度的完善性。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人员也需要做好各自的分工,并实现责任制度的划分。对于医院中的大型医疗器械设备,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设备的专门维护。而医院的维修机构的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发挥技术人员的维修管理能力,使得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质量大大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是得维修的成本大大降低。

2.3、提升对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的支持和保障

医疗设备是医院综合医疗实力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医院的诊断水平,提高就医率十分关键。所以,随着医疗体制的逐渐发展,医院中的大型的医疗设备的购进数量也逐渐提升。而在引进医疗设备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人员的队伍建设,使得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以及人才的培养工作进入到正常的轨道中。保障医院着力于人才管理器械管理的发展中,给医院的设备维修部门利用人力和财力的支持,保障其正常的运转。

2.4、医疗器械的日常维修保养

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如检查好电压和电源之后再运行设备;在医疗器械用完后,对其进行清洁,做好防尘措施等。同时定期为医疗器械进行故障检查,尤其是对医疗器械的精度、状态及设备的性能做好检查,以保障医疗器械的损耗有效减少,同时也能减少故障的发生,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延长。

2.5、建立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科学的维修信息数据库,对维修记录进行有效归档,可以为日后类似故障提供维修方法,从而使维修效率提高。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医院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记录进行分类管理。维修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维修信息,对设备的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中已经录入的维修记录,对医疗器械使用期间存过的问题进行全面把握,从而进行重点维护。

总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许多医院陆续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为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医疗器械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也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大为提升。因此,需要不断进行维修管理措施的改革,加大医院对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维修管理制度,加大对维修人员的培养,以延长医疗器械使用的寿命,创造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松.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2):111-112.

[2]孟伶俊,闫伟.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J].医疗装备,2016,29(07):32-33.

[3]侯俊红,邱凌梅,解军燕,辛海艳.谈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8):145+149.

[4]解其芝.医院医疗器械维修技术及管理难点之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04):17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