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3
/ 2

如何增强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刘珊

刘珊

汇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安阳45655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众所周知,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建设施工企业为了长期发展,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必须稳定长期发展,这就需要科技创新来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技术创新,以确保施工技术与时俱进。

关键词:科技创新;生产力;交流合作;政策扶持

1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

1.1目前国家或地方设置的奖项主要是针对工程的实体质量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类国家层面最高施工奖包括詹天佑土木工程奖、钢结构金奖、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装饰工程奖、施工优质工程奖以及鲁班奖等奖项;省、市级建筑工程质量奖,如辽宁省“世纪杯”奖,河北省“安济杯”奖、山东省“泰山杯”奖、青岛市“青岛杯”奖、安徽省“黄山杯”奖、上海市“白玉兰”奖、北京市“长城杯”奖、浙江省钱江杯奖,以及江苏省“扬子杯”奖等。上述政府和行业评奖对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健康成长,工程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促进企业强化管理等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对比各类工程质量奖评选办法,可以发现上述奖项除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外,均是工程质量奖,侧重于操作质量、外观等,对工程技术水平、技术难度等技术硬性指标大多没有体现或体现不强,至多是表示采用“四新”技术或技术水平突出的工程项目予以优先评审等,力度明显不足。

1.2各类奖项评选办法中技术指标较少

我国建筑业最高大奖“鲁班奖”的评选中已经开始重视技术因素,如“鲁班奖”的申报工程应具备的条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其中有一项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技术或采用建设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不少于6项”;“从2011年起,凡申报鲁班奖工程的项目必须是通过新技术示范工程”;“对于已开展优质结构工程评选的地区和行业,申报工程须获得该地区或行业结构质量最高奖;尚未开展优质结构工程评选的地区、行业,对纳入创鲁班奖计划的工程应设专人负责,在施工过程中组织3至5名相关专业的专家,对其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施工进行不少于二次的中间质量检查,并有完备的检查记录和评价结论。”但是申报“鲁班奖”的主体主要是特级施工企业和做得较好的少数一级企业,中小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参与评选更多的是各省市级的奖项。因此,各省市级的各类工程评优、评先中技术指标因素的考虑亟待完善。各类奖项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推动我国工程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争创一流工程。但在上述诸类奖项中,对技术管理、技术进步因素考虑不足。目前我国各类奖项的评优、评先中,大多没有重视技术因素指标,不能给施工企业传递出“要通过加强技术优势,提高竞争力”的引导信号,使得施工企业对项目的技术管理不够重视。其他各类奖项的评选办法就不一一列举,通过下面两个图表的调查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因素评审中考虑的较少,见下图1。

1.3评奖过程忽视了对工程项目技术水平的评审

参与各奖项评审的项目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新(扩)建工程,因此注重的是工程整体的检查、外观质量的检验,缺少对结构专项工程的查验,忽视了技术水平的评审;参与评选的各项目虽然纳入各类奖项的计划,但过程控制流于形式,施工过程评审缺失,最后注重的是申报资料的反映。另外,通过前述分析,各类奖项设置侧重于对工程的质量评审,施工技术的先进性,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等考虑较少。

2施工过程中的科技创新管理

2.1强化科技创新意识

一个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能力的大小,资质、质量认证等都是对其综合能力的认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服务能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部分企业领导重精英而轻技术,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领导者必须有“科技兴企”的意识,才能带动员工重视科技创新。一些老牌公司的宣告破产,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创新机会,实现新的突破,因此,企业只有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在本行业中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赢得市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2加速培育技术中坚力量科技创新人才为本

技术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企业要注重培育技术力量。一方面,将企业分散的科技力量加以整合,使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常规作业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改革用工制度,一是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充实科技力量。二是招收以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劳务主体,从而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三是加强与劳务公司的合作与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青年民工,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务关系,共同组成企业的技术中坚力量,只有拥有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发展才有动力。

2.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及科研研发活动的开展,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要改变我国建筑施工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装备,缩短与国外先进建筑企业的差距,必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并尽快转变为生产力。由于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国家应加强对行业整体的科技投入,从而带动企业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经费投入技术创新和科研,企业可选择具有前景的项目开展研发活动,广开投资渠道,也可选择一些带有普遍性和方向性的课题,争取地方政府或者社会资金支持,还可以建立科技专项资金,用于技术攻关和专项科研经费的投入。

2.4加强横向和纵向科技交流与合作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与水泥,钢铁,机械,陶瓷,交通运输等等产业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涉及40多个其他行业。一方面,建筑企业要与上下游产业单位加强合作,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材料、新设备等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大地区与国际优秀施工企业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同时,企业应加强与科研院和大专院校技术交流和合作,外聘专家学者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或者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进行业进步。

2.5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扶持

支持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地方政府要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增强企业创新技术的动力与活力。也要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对建筑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取得科研成果,给予税费优惠和资金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向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倾斜。二是在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些工程技术问题和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技术领域,政府要建立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研发的有效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三是利用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淘汰一批施工质量差、安全事故频发、无创新能力的小企业。我国建筑行业产业集中,大量企业为同一项目过度竞争,存在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建筑市场实行合理低价中标,业主重点关注工程造价,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新技术的使用重视不够,存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生产脱节的问题,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政策还有待完善。

总结

总而言之,科技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中,突出了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的指导思想,我国的建筑企业需要尽快建立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体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在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建筑节能、绿色施工等新领域的技术开发与研究,只有掌握了本行业的一定的核心施工技術,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在国内和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实现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钢.工程质量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J].建筑技术,2018,41(11):1054-1056.

[2]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建协〔201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