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救治中的护理配合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产后大出血救治中的护理配合体会

毛红梅

岳阳市岳阳县妇幼保健院湖南岳阳414100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大出血产妇在救治过程中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产后大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针对观察组产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当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症状时,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处理救治,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产后大出血产妇的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救治;护理配合

产后大出血一直是妇产科的危重疾病之一,表现为产后24h内出血量≥1500ml,是产妇致死的首位原因[1]。如果对产后大出血症状处理不及时,则会造成产妇失血性休克症状,严重时会造成产妇的死亡。本文搜集100例产后大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产后大出血救治中的护理配合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产后大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50例。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29.6岁,孕30-42周,平均37.4周;26例产妇为剖宫产手术后发生大出血,18例产妇为正常分娩后大出血,4例产妇为葡萄胎刮宫术后大出血,2例产妇为前置胎盘导致大出血;40例产妇为初产妇,10例产妇为经产妇。对照组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28.9岁,孕31-42周,平均36.9周,24例产妇为剖宫产后大出血,16例产妇为正常分娩后大出血,8例产妇为葡萄胎刮宫术后大出血,2例产妇为前置胎盘导致大出血;39例产妇为初产妇,11例产妇为经产妇。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出血原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当产妇在分娩24h内至少发生一次阴道大出血,或是间断性持续出血,且出血量在500ml以上,则诊断产妇为产后大出血。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出现休克症状,面色苍白、头晕、血压降低且脉搏细速。

1.3方法

1.3.1手术方法如果产妇因软产道受损引起的产后大出血,则需要对产妇立即缝合止血,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如果产妇因子宫切口发生感染破裂而引起的产后大出血,则对产妇进行子宫次全切术治疗。当产后大出血产妇及家属选择保守治疗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则需给予产妇骼内动脉栓塞治疗。

1.3.2护理配合方法针对对照组产妇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措施,而针对观察组产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

1.3.2.1分娩前护理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产妇怀孕前及怀孕时的保健工作,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一旦发现可能造成产妇产后大出血症状的因素,则需要进一步分析,进行针对性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产妇产前的临床表现及身体状况,耐心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分娩过程,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帮助产妇树立成功分娩的信心,叮嘱产妇及时排尿,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多与产妇沟通,了解产妇的需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2.2分娩期护理医护人员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产程、胎心及子宫收缩情况,并记录好产程图,观察宫口开放情况及胎头下降情况。一旦出现产妇出现产程延缓或停滞情况,则需要立即通知医生。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产妇的会阴部进行有效保护,减少对软产道的损伤,同时注意分娩过程中胎盘剖离情况,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对脐带的牵拉,使用正确方式帮助产妇将胎盘娩出。

1.3.2.3分娩后护理分娩后,产妇需要在产房内观察2h,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状况等。对产前检查时出现可能造成大出血因素的产妇,需要进行预防性抗休克治疗。如果产妇失血较多,但是尚未发生休克情况,则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产妇回到病房后,医护人员需叮嘱其及时排空膀胱,避免充盈膀胱影响到子宫的收缩。同时,医护人员让产妇尽早哺乳,刺激子宫收缩,降低阴道出血的可能。

1.4统计学处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大出血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利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0例产妇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出现,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而对照组50例产妇中,42例产妇治愈出院,5例产妇出现严重并发症,3例产妇对症治疗后出院,2例产妇死亡,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一:

3讨论

产后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迅速且病情危重,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则会严重影响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产妇大出血常见的因素为胎盘残留、产褥和产道损伤。当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症状时,需要医护人员及时作出反应,实施有效吸氧,保证产妇的呼吸顺畅,并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同时,医护人员要加强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获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帮助产妇及其家属树立治愈的信心。总之,医护人员针对产后大出血产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加强对产妇分娩前、分娩期及分娩后的监测,能够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妇的生命健康,大幅度降低母婴死亡率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素霞.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11(05).

[2]程光磊.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及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11(09).

[3]李晓丽.产后大出血临床救治中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12(04).

[4]姚莉.产后大出血救治中的护理配合[J].中外医疗,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