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区域地面沉降区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1

浅析区域地面沉降区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

谭振华

中铁十一局集团湖北武汉430064

摘要:区域沉降及铁路两侧地下水抽取对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有极大影响,线路的平顺性靠常规的扣件调整不能解决。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对后续的施工管理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区域沉降、地下水抽取、沉降观测、评估。

1.概述

京石客专穿越华北平原区域地面沉降区,本段路基位于保定地区,轨道板铺设完成后,通过沉降观测的数据分析发现了路基段发生了工后不均匀沉降,2011年3月~2011年7月间沉降了32.18~52.14mm。现将相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设计情况

路基均为填方,填筑高度一般为6~8m。路堤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厚0.4m;基床底层填筑A、B组土,厚2.3m;基床以下填筑A、B组土。路基基底一般采用CFG桩加固,桩径0.5m,桩间距1.5~1.8m,桩长25~29m。

(2)地质情况

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厚度达到500m。全新统冲洪积层厚度为20~40m,以粉土、粉质黏土、粉细砂为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厚度为40~100m,以卵砾石、砂砾石、粉质黏土、粉土及泥砾为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厚度为50~160m,以中粗砂、粉质黏土为主,局部夹泥砾;下更新统冲洪积层厚度为90-200m,以泥砾、黏土、粉质黏土为主。

(3)路基填筑期沉降评估情况

本段填筑时间为2009年9月~2010年3月,2010年6月无砟轨道施工前进行了沉降评估,实测沉降量最大为6.72mm。

2.情况分析

(1)抽样检测

经第三方抽样检测,CFG桩桩身完整性、桩长、桩间距、桩身混凝土强度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区域地面沉降

经查阅高程控制网复测成果,结果如下:

高程控制网2007年10月~2012年4月复测成果表

该段路基位于漏斗区,连续几年都在发生地面沉降。

(3)浅层地下水位

通过对浅层地下水位进行分析,地下水位随开采量及补给来源而发生变化,同时开采量和补给量又决定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每年3-4月份春灌开始,地下水位由年最高水位开始下降;4-6月份开采量增加,地下水下降速度加快,直至雨季来临前降到最低值。雨季由于停采或相对减少及汛期降雨补给,水位由下降转为回升,其间由于秋播和冬灌,农业灌区呈现小幅度的水位波动,然后水位一直回升到下年的1-2月份,达到最高值。水位变化值见下表:

从观测断面的沉降曲线来看,水井距线路越近越密集,沉降数值偏大,其中用水量集中的大井表现更为明显。

3.结论及建议

1、无砟轨道施工前评估,观测桩及沉降板的曲线回归相关系数均大于0.92,沉降观测断面的计算工后沉降量小于15mm,路基工程本身的沉降已经稳定。通过破检发现,路基CFG桩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无砟轨道施工后的2011年3月~2011月7月路基发生较大沉降,沉降了32.18~52.14mm,2011年7月~2012年3月沉降值没有大的变化。

3、无砟轨道施工后,路基两侧200m范围内地下水抽取对沉降受发生较大影响,与农业生产灌溉关系密切。

4、2012年3月封井后路基沉降有回升的趋势。

5、建议严格执行铁路法的规定,在高速铁路建设期,严格控制沿线200m范围内地下水抽取,并对1000km内集中用水水井进行迁移。

参考文献

【1】卢春房.高速铁路建设典型工程案例路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