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经验、困难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地方工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经验、困难与建议

王格灵邵延海谭丰刘荣佩

王格灵邵延海谭丰刘荣佩(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表示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016-01

摘要: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阐述了该校在有色金属行业方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经验,分析了校企合作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经验;困难;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行业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钢铁产量达到了6.8亿多吨,有色金属产量达到了3400万吨,已经成为金属生产的世界第一大国,正在向着金属生产强国的方向发展。我国有色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有色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迫切地要求,也对地方工科有色学科领域的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云南省具有有色金属的资源优势,如铜、锡、铅、锌、锗、镍、锶、铝等,现在生产的有色金属年产量已跃居全国的前列,有色金属工业已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之一。深加工和多产品品种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生命线,技术进步和有色金属人力资源成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有色类学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矿产、冶金、材料行业发展及国际竞争力。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经验

近几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区域及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工程教育存在的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等矛盾,开展教育理念、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按照“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总体要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根据“质量工程”项目要求,积极寻求企业支持,启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与多家各企业联合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项目的实施将加强实践环节教育,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项目的建成为支撑和保障本科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2.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全面而深刻的重大改革。学校以此计划启动为契机,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不断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积极探索并构建起我校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在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注重人才培养的行业企业背景,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审视培养目标与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对应关系。注重创新教育强化企业培养方案,大力重组和优化课程体系,补充设置“环境保护意识”、“工程师职业道德”等特色课程;与企业联合共同制定企业培养方案及开设课程,企业课程需体现“企业与工程管理”、“企业法规”、“企业文化”、“国内外营销”等课程,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

3.实施“强化实践教学计划”,全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与机制,努力加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等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的综合化、信息化、创新性,有计划的选择和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有代表性的实习基地,加强教学和科研的融合,把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困难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间采取了各种方式加强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政策、体制等种种原因的限制,校企合作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

1.合作基础不稳固。校企合作的稳固基础是“双赢”,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学校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极力促成合作,企业一方却没有什么利益驱动,因此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

2.合作不够深入。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校企合作还只停留在形式上的联合。如高校按照企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授课等等。这种合作还往往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阶段,远远不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是教育部门,企业则是经济部门,两个部门管理制度不同,在学生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分配制度等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深入的校企合作实施起来很难。

3.合作管理不规范。校企合作间缺乏有效的保障,特别是法律保障和当地政府的政策、资金的支持。在管理中常出现人情关系的管理,使校企合作双方的职责、权利等不能严格执行,或者合同中规定的双方职责与权利根本就不明确。如学生实习期间的待遇、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劳动安全等一旦出现纠纷,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4.校企合作双方面临的难题还有待更好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学生实习效果保障问题;学生实习过程安全问题;企业聘任导师的资格问题等。企业面临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企业生产安全问题;实习规模过大、时间过短问题等。

5.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对具有工程实践经验高职称、高学历师资引进;以及聘请企业兼职专家授课、指导学生各类实践活动存在一定困难。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建议

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其中政府的支持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在各级政府的指导、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才能成为可能。建议:

1.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指导机构。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校企合作,应在各级政府成立有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构来指导、协调和管理校企合作事宜。

2.制定鼓励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若干政策。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培养计划的优惠政策。研究制定学生实习安全责任事故处理政策。制定参与企业的工程师承担高校学生培养任务的鼓励政策。制定支持参与企业的工程师继续教育政策。参与企业依据高校、企业、实习学生三方签订的协议,可以享有学生优先录用权。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通过采取财政拨款、税收优惠和评估奖励等政策为校企实践基地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支持高校创办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增强企业发展实力。

4.建立合理的管理运作体制。校企合作可以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成立办学指导委员会或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企业、学校的领导、专家组成,委员会的职责是协调、督促企业与学校、企业内部、学校内部的工作。

5.建立校企共建产业联盟。打造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以及实践教学、工程训练、专业培训及科学研究等各功能实验平台,创建校企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文宾,沈兰,马卫兴﹒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2]马振山﹒构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J]﹒工会论坛,2008(11)。

[3]刘琳娜,张彦通﹒加强校企合作,保障高等工程继续教育的实效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