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陈忠亮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应用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间接诊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病患84例,利用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甲、乙两组,每组42例。予以甲组全身麻醉,予以乙组局部麻醉。综合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30d死亡率等指标。结果: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和乙组的4.7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的重症监护时间、30d死亡率与乙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病患施以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均能取得相同的短期成效,且两者的临床应用安全性也相当。

【关键词】局部麻醉;应用价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全身麻醉

现阶段,临床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常常采取的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此术式不仅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创伤,同时更适用于高龄以及高危患者[1]。有报道称,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我们不仅能对患者施以局部麻醉,还能对患者施以全身麻醉,但因局部麻醉的操作更加简便,所以,受到了诸多麻醉医师的青睐。但也有报道称,局部麻醉的实施能增加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以及瓣膜反流的风险[2]。对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病患84例,将之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甲组和乙组各42例。其中,甲组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64.5±3.7)岁。乙组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64.9±3.6)岁。两组术前都签署知情同意书,能积极配合完成治疗,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同时排除有心理障碍的患者。比较各组的年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并按要求配置好除颤电极板。术中,对患者施以桡动脉置管处理,并对其动力压进行密切的监测。甲组采用全身麻醉法,予以气管插管或喉罩,而乙组则采取局部麻醉法,予以氧气面罩或喉罩。监测患者呼吸等生理指标,于患者清醒状态下对Swan-Ganz导管进行规范化的放置,并按要求配置麻醉剂与麻醉机,同时备好血管活性药物与肝素等。甲组全麻时采取丙泊酚插管麻醉方案,乙组局麻时采取丙泊酚TCI靶控输注方案。

1.3评价指标

术后,观察两组有无出现大血管损伤、中风以及心脏压塞等并发症,并对各组的重症监护时间以及30d病死率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比较

表1中的统计结果显示,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和乙组的4.76%比较无显著差异,X2=02127,P>0.05。

2.2重症监护时间比较

甲组的重症监护时间为(3.4±1.5)d,乙组为(2.8±1.4)d。经比较,甲组的重症监护时间和乙组并无显著差异,t=1.8951,P>0.05。

2.330d病死率比较

经统计,甲组30d内死亡2例,占总比例的4.76%;乙组30d内死亡1例,占总比例的2.38%。两组的30d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X2=0.3457,P>0.05。

3讨论

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狭窄置换术治疗之时,往往将麻醉目标设定为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循环平衡状态,以尽可能的降低肺动脉压,提高预后效果[3]。相关资料显示,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导管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现阶段,麻醉医师更倾向于选择局部麻醉法来作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一种麻醉方案,而此种麻醉方式的选择则被诸多医学专家和学者认为是微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最重要的一步。研究发现,和全身麻醉法比较,局部麻醉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4],比如:(1)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2)在相同ICU监护时间的情况之下,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在手术实施的整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对能够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能够使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使得其身心健康受到更大创伤,同时也会影响整个手术的进展。在一些研究当中,也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即:相比较于局部麻醉法,全身麻醉更易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对此,临床在对患者施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之时,需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种最佳的麻醉方案。

此研究结果表明,甲组的重症监护时间和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的术后30d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乙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安全性以及效果均相当。

站在经济以及手术风险等问题上进行综合考虑,从全身麻醉转向局部麻醉对我国临床医疗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但已有报道称,局部麻醉方案的应用能增加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与严重瓣膜反流的风险。对此,能否将局部麻醉作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一种首选麻醉方案依旧需要做更进一步的探究和调查。通过此次研究,笔者认为:临床医师在为患者选择麻醉方案时,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之下,为患者选择一种最为舒适的麻醉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先宝,董爱强,孔敏坚等.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救治单纯性主动脉瓣重度反流1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0):1237-1239.

[2]王洪乾,张铁铮.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麻醉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6,37(8):751-755.

[3]张峥,毛燕君,胡亚琴等.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介入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33-1435.

[4]张瑛,倪文文,李金宝等.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麻醉管理[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