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培养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思维

曹银娥

关键词:自主学习;激发;实践;创新

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意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改变以往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构建一个有生机、有活力、开放的英语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说明无论做什么,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究。例如,笔者在讲解动词“hurt”的含义及词性时,将一个苹果放于讲桌上,当一个同学正确回答所有提问之际,笔者在表扬他的同时并许诺切苹果给他吃,但在切割过程中笔者忽然用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的手指并说出:“Ihurtmyfinger.Ithurts.”让学生结合刚才情景画面,自己认真体会句中“hurt”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一情景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表象,激发了学生产生急于走进学习的欲望。

二、激发学生激情,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如果在勉强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必然低下。相反,如果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笔者通常采取以下方法:

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笔者教“Familiescelebratetogether”一单元时,就放了一段走遍美国之关于圣诞节家庭聚会的录像,各种家人见面热烈拥抱并祝福的画面感召了学生,为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找一件能引起学校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们一家”时,笔者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

3.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inthefuture”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三、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名言肯定了质疑、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应明白,学生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设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笔者就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Theboydidnothingintheclassroom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要用后者。于是,笔者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哦。”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回家查资料,第二天告诉笔者。这样,笔者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培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英语实践。“所以,教学中应该把课文内容向生活、自然等拓展,通过培养实践能力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授完牛津初中英语9AUnit2MainTask时,让每个学生自己设计一套服装,要图文并茂,看看谁设计的服装好,这个作业刚布置下去,许多学生都慷慨激昂,热情高涨,记得有一位英语并不太好但擅长美术的学生对笔者说:“老师,我这次作业一定会做的让你满意的。”第二天,他果然带来一副画面干净整洁,服装颜色搭配得当并书写认真的服装设计图,笔者一看,文章中虽然有一些错误,但并不影响整篇的大局。这次笔者让几个学生代表亲自选出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张贴到班级的墙报上,当这位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也被选登在班级的墙报上时,笔者观察到那几天他的学习劲头特大,上课注意力也集中多了,通过这次让全班同学参与的服装设计活动使许多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仅仅是读、背、写等枯燥的语言活动,而是很有意思、很有趣味的生活实践活动,这次服装设计让班级的许多人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英语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显著。

五、改进教学方法,把教案变成学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是教学生学。”教师要将学生引入学习之门,引上方法之路,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会教,既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如何掌握知识的本领。“授人以鱼”,只能使人受用一时,只有“授人以渔”,才能使人受用终身。笔者在备课设计时,把教学动作看作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和谐统一,形成互动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与空间让给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提问、小组学习与交流,从而使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不断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把教案变成了学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使之放任自流,而是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必然会使学生盲目学习,收效甚微。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朝夕之功,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新课改充分开发出学生的潜能,为课堂带来生机,给新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

邮政编码:21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