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熊勤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教学观念;有效教学;反思

在新一轮高中教材使用中,笔者和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一样,在痛苦地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真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受。但是,我们经历了这次蜕变后,给我们带来了新生,点燃了我们的教学热情。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就我们数学教师而言,应尽快地适应新旧课程的过渡,由传统型教师向新型教师转换。我们应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开展“有效教学”的模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探究——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这方面,人教A版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教材编写了很多实例,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开始就从8个集合实例入手,引出元素和集合的含义,而有效教学的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

1.有效教学的模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通俗化、具体化

案例:“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电脑设计情景:正在公路边等公交车的乘客人群与公交车公司出车数量。

实物情景:①课室里正在上课的学生;②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把课室里的同学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

公交车,好多学生每天都要坐,他们常常感觉,要不等了好久,要不很挤,身边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室里的同学,熟悉的人用不同的词汇描述,让学生体会原来数学就发生在身边。

因此,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选择,应尽可能地来源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历,应找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接触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捕捉学生生活的疑点、兴奋点,社会生活和热点,同时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通俗、更具体。

2.有效教学的模式让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更加科学

也就是说,要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一节课中,如果教师为了让学生有多点的时间进行笔头练习,自己过早地抛出题设结论和过程,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究学习和求知的兴趣,这与新课标的精神不相符。但数学科有它自己的特点,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有牢固的知识技能作基础。我们知道,知识技能主要是靠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的笔头训练,才能保证有机会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所以每节课要合理分配时间,在两者之间取平衡,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3.有效教学的模式让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笔者充分利用教材,同时也大胆地整合教材,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每天笔者都上两个班的课,上完一个班,马上反思,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包括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是否处理得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思考),如果时间允许,第二个教学班就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果当天不能调整,记录下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开发、创造课程资源活动的小结、思考,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感觉自己也在进步,也在收获。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

二、展开学生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罗马教育家鲁塔克指出: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三、与时俱进,让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讲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侧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在这次大变革中,作为教师要不畏艰难,大胆地进行自我更新,正犹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参考文献:

[1]李长吉,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2]章水云.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2006(8).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40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