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BOT+EPC”项目交易费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高速公路“BOT+EPC”项目交易费用研究

李丛

李丛

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7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BOT+EPC”模式在高速公路项目上越来越受到青睐。与传统模式相比,采用“BOT+EPC”模式进行建设管理时,交易费用的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站在全生命期的角度,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BOT+EPC”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交易费用的变化,旨在为今后业主能够有效实施投资控制提供一个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BOT+EPC”模式;交易费用;对比分析

1引言

高速公路属于资产专用型较强的项目,在“BOT+EPC”模式下各个利益相关者试图通过签订合同,平衡交易双方的地位,减少彼此的隔阂,同时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重复发生专用资产的交易,相互制衡。另外采用这种新模式,项目也减少了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交易费用的不确定性。因此,高速公路“BOT+EPC”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交易费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BOT+EPC”模式分析

在高速公路“BOT+EPC”项目中拥有特殊的组织结构——核心组,它打破了传统的组织界限,由业主代表、总承包商、关键分包商、监理等各方共同参与。在核心组的组织结构中下设项目评价系统、争端处理系统负责人以及伙伴关系顾问。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目标是参与各方共同的目标系统,它包括质量、工期、造价、安全、功能等,对于独特存在的目标评价系统,它是用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目标进行周期性的动态监控。争端处理系统负责人组织参与各方人员共同制定争端解决的方法和程序。由于“BOT+EPC”模式下核心组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使得相应的交易费用增加。

“BOT+EPC”模式下强调资源共享,它要求参与各方保持及时、经常地沟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保证工程的设计资料、进度、投资、质量等信息对参与各方都能方便及时地获取。这一点不仅能有效保证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减少很多重复性的工作,降低交易成本。因此,本文从高速公路项目采用“BOT+EPC”模式后减少和增加的交易费用角度进行分析。

2.1减少的费用

2.1.1融资阶段

在发放贷款前,贷款银行按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预收的款项,即为贷款保证金。在“BOT+EPC”模式下,企业和投资方之间有相互的了解和信任,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的合作,投资方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能力,对各类标准和资质的依赖降低,减少了使用贷款保证金来考察信用的手段。

2.1.2招投标阶段

1)招投标阶段信用考察的费用

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投标方夸大管理和技术能力、伪造业绩等。信息不对称和缺乏信任使得交易各方在谈判过程中会提出更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在“BOT+EPC”项目中,利益相关者间协同机制作用下,双方信用考察费用会大大降低。

2)搜寻和筛选费用

“BOT+EPC”模式下,当业主进行总承包商选择时,会优先考虑合作过且信誉良好的伙伴,彼此信息沟通及时,双方更容易了解自己是否适合此项目,更容易做出相应的决策,减少了搜寻费用。另外,筛选程序中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在新模式下则有助于实现程序的简洁和有效。

2.1.3设计阶段

在本着为业主创造最高价值的目标引导下,“BOT+EPC”项目采用深化初步设计深度、引入设计监理或采用价值工程检验等方法,在项目初期实施有效的干预和控制,避免了设计与施工脱离的情况,减少了由于设计失误或考虑不全引起的返工而产生的交易费用。

2.1.4采购阶段

在“BOT+EPC”模式下,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采购环节,关键的供应商同时也是核心组成员,相应的,核心组成员目标的一致性、彼此的信任和合作能减少催交以及检验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2.1.5施工阶段

1)监理的代理成本

“BOT+EPC”模式提供了代理人之间相互监督或提供建议的平台,利益之间的制衡降低了交易费用,同时也降低了业主和监理之间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代理成本和业主对总承包商的监测成本。

2)索赔行为引发的交易费用

“BOT+EPC”模式下,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结成战略伙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共同体内的争议、索赔,将被看作是一种完全不必要的内耗。伙伴关系内部出现异同时,可以通过双方均认可的冲突处理机制来有效地解决,避免一般性的争议发展到诉讼的地步,以最小的代价为项目参与各方取得最大的效益。

2.1.6运营阶段

“BOT+EPC”模式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将业主、总承包商、设计、施工等利益相关主体紧密联系。为了实现共同利益,总承包商能充分预计和考虑项目的质量问题,在施工阶段采取多种保证质量的措施,从而减少业主在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的养护费、维护费、环保费等,大大降低了业主的投资。

2.2增加的费用

2.2.1银行贷款顾问费用

由于高速公路“BOT+EPC”项目建设周期长、建设风险大,在考虑了未来资本市场不确定性的前提下,业主在采用银行贷款时,多通过支付一定数额的顾问费,从而获得银行按时足额放款的承诺。

2.2.2沟通费用

“BOT+EPC”模式下的各个相关者在利益共同体中的通知、指示、批准、协议、决策以及为消除不对称信息所产生的争执时,和传统模式相比增加了沟通的费用。

2.2.3培训费用

“BOT+EPC”模式下,业主要对项目中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项目目标确定、成本控制措施制定、项目矛盾以及争端解决的处理方法等进行培训。

3结语

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BOT+EPC”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交易费用的变化。从费用组成的角度,为今后业主实施全生命期的投资控制管理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运涛,敬世红.“BOT+EPC”模式下公路工程概算编制问题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3.02:146-147,151.

[2]涂万堂,卢耀军.BOT+EPC公路投资新模式——以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投资评估为例[J].中国公路,2012.01:100-104.

[3]姜琳.面向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决策的交易费用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9.

作者信息:李丛,女,满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