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髂筋膜置管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B超引导髂筋膜置管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

余涛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开远6616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取B超引导髂筋膜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5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患者为两组,参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将采取神经刺激下引导股神经阻滞置管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B超引导髂筋膜置管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VAS评分(0.63±0.11)、关节主动屈曲角度(63.24±2.54)、不良反应发生率3.71%与参照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B超引导髂筋膜置管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存在确切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提升手术安全性。

【关键词】B超;髂筋膜置管;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式,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现对我院此次收治的5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研究结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我院参与收治的54例样本资料均选自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所有患者经检查均已经确诊,排除存在药物滥用史、严重性疾病等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患者例数为27例,参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14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55岁,中位年龄为(62.54±4.54)岁;参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13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53岁,中位年龄为(60.34±5.54)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基础资料,并不形成显著差异且P值>0.05,统计学无对比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静脉镇痛,完成手术之后应用应用5mg盐酸托烷与2μg/kg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镇痛,以2ml/h速度进行注射,每次给予剂量大约为2ml,锁定时间为10分钟,予以患者肌肉或者静脉注射哌替啶50mg或者口服200mg塞来昔布。

实验组患者予以B超引导髂筋膜置管,选组患者平卧位,外展患肢,在耻骨外角、髂骨上棘外大约1/3交接位置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处放置高频率探头,对髂筋膜、阔筋膜、髂腰肌进行确定,移动设备探头对闭孔神经、股神经进行确定,在髂腰肌与髂筋膜间隙采用10cmB.Brosn置管型留置针予以进针,负荷剂量与参照组相同,基于B超引导下在髂筋膜液暗区于闭孔神经与股神经之间可进行充分扩散,一次镇痛泵剂量大约为5ml/h,以每15分钟2ml冲击量进行48小时保留镇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VAS评分、关节主动屈曲角、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分析此次收治的5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所有临床数据,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选择率(%)形式表示,实施卡方检验,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VAS评分、关节主动屈曲角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实验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71%低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81%,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见且多发的临床疾病,对于轻度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中重度患者需要给予手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重塑患者关节功能[1],但是术后因疼痛严重,可能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在髋部骨折治疗中髂筋膜神经阻滞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术后镇痛效果显著。B超引导下能够对髂筋膜腔隙进行充分显示,对麻醉药扩散情况进行实时显示,可提升阻滞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此外在髂筋膜腔隙留置导管之后连续进行术中以及术后镇痛,为术后镇痛与神经阻滞提供全新的依据。区域麻醉中连续周围神经阻滞属于新技术,值得广泛研究[2-3]。

本次分析显示实验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VAS评分、关节主动屈曲角、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存在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予以B超引导髂筋膜置管存在更好的镇痛效果,且镇痛时间长,是值得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推广的技术。

参考文献:

[1]赵俊峰,谭立明,于铭等.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J].中国医刊,2013,48(12):68-69.

[2]吴川,刘飞飞,王秀丽等.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镇痛中的效果[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0):1019-1021.

[3]于铭,赵俊峰,谭立明等.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与关节内置管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比较[J].北方药学,2014(3):13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