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谈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3

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谈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丁伟

丁伟(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310)

摘要:中高职协调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大要点之一。中职、高职教育两者是连贯协调的整体。文章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提出中高职要从培养目标、专业标准、课程接续、师资培训、教材统编、校企合作等方面实行有效接续。这既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也是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服装设计专业

2011年教育部以教职成[2011]9号文发布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促进中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建立终身教育理念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1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大连轻工业学校时指出,只有职业教育才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温总理还说:“教育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根本,我们的目标是使人人都享有教育的权利。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职业学校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教学、求知与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

由此可见,发挥职业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职能是党和国家的期望。

一、影响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问题所在

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是高中毕业生中没能升入本科的那部分,上高职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滋味。而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是那些不能上普高的学生,传统观念认为这类学生一旦上了中职,基本等于书也读到头了。因此,招生难的问题一直困惑着中职学校。而现行中职、高职之间的培养方案基本是不连贯的,以前推行所谓的“五年专”和“高职单招”,从体制上这两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不协调、不连贯的,高职教育也从来没有把中职学生作为主要培养对象去研究。

以中职、高职学校都有的服装设计专业为例,这个专业,中职学校有自己的一套培养计划,包括服装设计方法、服装制图、服装工艺制作、服装CAD应用等课程设置,基本与高职专业课程无大区别,学生到了大学还要再学一遍,重复教学是客观存在的。可能由于当年年龄偏小的关系,中职的学生对一些服装专业理论和技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化,但我们发现,入读高职的中职生的技能能力往往超过同班高中起点的高职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现行中职普遍实行的是“2+1”教学模式,最后一年基本是去社会顶岗生产实习了,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中大多数已经失去再继续升学的兴趣,这也是现行推行中高职协调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因此,现行的中、高职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不能顺利推行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新的历史使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历史使命。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信息产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成亿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各层次各岗位的技能型人才,构成一支现代化产业大军。这就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中高职协调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严重脱节、断层及重复现象,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迫切需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新观念、明确定位、勇于实践,增强职业教育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

以纺织服装制造业为例,现代服装企业需要大批会操作服装设计软件的、会操作生产流水线作业的、会控制工业工程管理的或会设计现代物流作业的一线技术员工,而目前的中职生还达不到这个水平,需要通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培养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甚至专业硕士的各层次实用型人才的通道。因此,同为服装设计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就应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不同职业教育层次的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必须明确中、高职不同的教学标准定位,在各自的层面上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协同创新。

三、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前提

首先要更新观念。

破除中职、高职各自为政的传统习惯,要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如有人认为中高职协调发展,中职成了高职的预备班;也有认为这样一来高职要与中职“抢”生源了等。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中高职协调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养现代化技术员工队伍的需要,是开展全民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其次要明确定位。

中高职在职业教育上是目标一致的,都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中起基础性作用,重点培养具有初、中级职业资格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起引领作用,重点培养具有中高级职业资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以技能型人才为主线,统筹中高职的发展规划、发展重点,实现两者的有机衔接。

再次要加强领导。

教育部是由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来领导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组织开展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部门,而各省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统一的部门管理。因此,需要设立各级统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领导机构,来协调从专业对接、教学连贯、统编教材、师资培训、教学标准、考核明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扎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

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切入点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模式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共性就都归属职业教育体系,因此,中高职教育应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在加强协调管理的基础上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衔接:

1.中高职教育招生制度上的衔接

要开通中职学生免试升入高职学习的通道,稳步推进高职高专的招生制度改革。例如有服装设计或相近专业的中职学校,可以与职业教育集团内与若干服装设计专业的相关高职学校签订“校校合作协议”,中职学生经过一定的推荐或面试后按30~40%比例定向免试升入高职院校就读,学制可以采用“2+2+1”、“3+2”或“2.5+2.5”等多种形式。也可以试点鼓励有条件的高职或中高职联办校直接从初中招收“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

2.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上的衔接

中高职专业对接要考虑相应产业的岗位群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社会需求量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的专业。以现代服装制造业为例,不仅需要大量的熟练生产工人,更是需要大批技术含量较高、智力发育成熟、经过一定培训周期的技术岗位员工,如设计助理、版师助理、样衣工、流水作业工艺员、质量检验员、工业工程控制员、跟单员、店长助理等,因此,该职业适合实施中高职专业衔接。中高职要协同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分段的培养方案和各自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职业技能培训,要完善中高职业教育的分流机制和“专接本”的机制。

3.中高职教育课程与教材上的衔接

要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文化基础和成长规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系统设计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在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统筹领导下,中高职学校在一起构建某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衔接体系,联合制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联合开发系列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

以服装设计为例,中职教育阶段除了要开展必要的文化理论课和思想素质课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主要围绕对应的初级或中级技能岗位需求来设置,如开设服装材料基础、人体素描、色彩、服装设计基础、成衣结构与工艺、服装CAD以及生产实训等;而高职教育阶段除了设置必要的政治理论与道德修养课、职业规划课、心理健康辅导课以外,主要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在衔接中职的基础上,以行业中级或高级技能岗位标准来设置,如开设服装材料性能与运用、色彩构成、男装或女装设计、品牌服装设计与策划、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工业制版、服装陈列设计、服装平面设计、服装工业工程基础、AI设计、服装营销基础、服装专业英语、服装外贸实务以及必要的生产实训等。在教材上则要形成服装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的系列统编教材,做到教学内容衔接、知识点统一、深度难度适宜。

4.中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上的衔接

为了保证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在明确领导责任的前提下,要强化中高职学校教学过程的针对性、系统性,实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研究、课程考核方法等过程的全面衔接。要建立中高职教学过程定期沟通、信息反馈、教学评估的制度。

5、中高职教育师资培养的衔接

中高职的教师培养首先是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为重点,提升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能力、教学与科研能力。国家应在示范性高职院校设立相应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中职教师到高职实习锻炼,鼓励高职教师到中职学校挂职上课,鼓励中高职和行业企业组建行业职教集团,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计划、技术开发、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要制订完善的企业社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的制度,同时也要制订中高职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相关制度。中高职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行教学、实验、课程、图书、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

要积极推进中职学校教师职称系列制度改革,在原来职称系列的基础上,增设正高级讲师职称,与高职教师职称系列基本对应。中高职学校职称评定更应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注重教师的双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五、结束语

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必须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培育技能型人才为主线,把握好中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协作机制,建立完善的促进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规划中高职教育规模、结构和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支持行业、企业承办职业教育,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2011-08。

[2]孔祥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素研析[J].职教通讯,2010,(01)。

[3]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02)。

[4]王玲周志刚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