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课教学中积极情感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谈政治课教学中积极情感的培养

罗王芬

云南省永胜县民族中学罗王芬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我们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教会学生学习,因为,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而学生是否乐于学习,关键取决于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

一、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1、激励作用。教师的情感是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催化剂和粘合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教师的积极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加入一些个人爱的情感,随时给学生表扬和鼓励,会令学生兴奋不已,激情满怀,使学生处于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

2、调节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情感,会造成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教师在课堂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不满、烦躁或恐惧的情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反之,教师良好的情感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所以,好的情绪产生往往依赖于良好的环境,欢乐的环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迁移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课往往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受学生喜爱和重视。学生偏科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原因之一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师对此一方面要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教材由抽象化为具体,由枯燥变为生动,由呆板变为活泼,以感染学生。

4、互动作用。教师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提供信息的作用。学源于思,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不是看课堂形式上多么热闹,而是在于学生是否真正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又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鉴于此,教师应当巧拟这种“愤”和“悱”的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尊重,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依赖和敬慕。于是,尊重、自信、好学的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接受到这些反馈的信息后,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情感,使教学效果更好。

二、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一些体会。

1、通过培养道德感来激励学生的学习。道德感是人们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一种动力和催化剂,增强学生的道德感,会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手一个班后,我通常会花二课时,除对学生讲清学习的日常要求外,还渗透一些社会主义道德、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与理论的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明确了今后学习的“准则”。教学中我还经常用具体的道德事实或情境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感情道德感。例如一些学生积极学习,但成绩一时未能提高,我会在肯定他的积极态度的同时,帮助他分析原因。而一些学生通过作弊来提高成绩,我会先批评,后教育,而屡教不改者,则公开批评,使学生明白到“诚实比100分还可贵”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感知到:按道德要求行事便容易取得成功,获得表扬,否则,就要受到舆论谴责。再有就是在日常中,掘挖学生当中的勤奋好学,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典型,多宣传他们的事迹,通过他的成功事例影响学生,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学有榜样,从而使之形成一定的想象道德感。

2、通过培养理智激励学生学习。理智感,通过表现为求知欲望,探索兴趣等。学生的理智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能促进和推动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对事物研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研究求真,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初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源环境问题”时,利用课余,假日的时间,带领学生在城区各路段、住宅区作一番实地的考察,还找来有关的资料,使学生通过事实知道:我们西南镇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从而真实地体会到我们也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在实践中,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反过来,这些又帮助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一些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后结合有关材料理论知识,写出了一些有相当水平的小论文。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每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在备课的环节过程中,我除了备好材料外,还注重于备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兴趣态度,接受能力,备好每一节课,还根据好、中、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备课教案。这样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根据各人的水平,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令到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充满成功感的积极情感。这也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自信心培养起来了就有助于学生发挥出学习潜力。在教学的环节中,我注意用语言艺术打动学生的情感。例如设计一些精彩的开场白,引用名人名言,给学生欣赏与课文有关的精彩演讲,结合课文讲一些幽默的故事等,令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在批改作业的环节,我注意与学生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通过“画龙点睛”的语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如有学生的作业书写认真,答案完整,我会写上批语“很好,请继续”,学生的作业有进步,我会鼓励他写上“恭喜你,进步啦”等。若作业书写马虎,或是没有完成就会询问他,问清原因而不刻意责骂学生,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老师的可亲可敬。相对来讲,更能接受老师的讲课,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消极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培养积极的心态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据专家考证:不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只能发挥30%~40%,而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可以发挥到80%~90%。因而激励的作用是肯定的。为此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的期望。适当的时侯,教师的期望,应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与期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通常会有一种安宁惬意求上进的心态,因而更珍惜这样的环境,总想着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和良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3、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获得美的体会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里所讲的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知识美等。学校的一草一木构成了美丽的校园,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心情开朗,心旷神怡,充分发掘学校美丽的资源,使学生获得深刻美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热爱学校,热爱学校的学习。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而否定的情感则会大大妨碍工作的完成。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感情推动下进行和完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关乎到学生能否发挥自身的潜能,是否好学,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个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它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理应率先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让沉寂的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育方法,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使情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