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教学改革

韩国新

韩国新(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操作技能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脑的基本组装与维护技术、基本软件的安装和简单故障的分析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掌握一门实用操作技能。根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方式,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组装维护工作过程系统化

《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是各类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最新技术、选购策略,组装计算机的步骤,系统设置和操作系统的安装,系统的优化和计算机的日常维护,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如何提高《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计算机组装及维护》任课教师需要去研究的问题。

一、《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及存在的矛盾

《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的教学按传统的学科教学法——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教材章节顺序为教学进程,先后讲解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概论、CPU、内存、主板、外围设备、系统设置、操作系统安装和系统优化、维护。由于课程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刚开始学生可能还会感到新奇有趣,但是越听越糊涂,到后来是耐着性子也可能难以坚持下去,甚至出现上课就说话、开小差或干其它事,课堂秩序无法维持。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探出新路。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在《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中的应用

就如何提高《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实施一个个完整而系统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式是实践教学的最高级形式,多见于学生的实践动手阶段。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有计划地把一个或多个完整而系统的项目分步骤地教给学生。应当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和因人而异的方法,及时给予指导。

在《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以《教学大纲》和实际工作过程为基准,教与学、讲与练相结合,听、看、做、思、练五环相扣,调动兴趣,启发思维,边学边练,实践中检验效果。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吃透教材,划分模块。以《教学大纲》为基准,将教材全部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知识模块,将知识模块转换成与实践相对应的一些系统的项目,弄清每个项目所需的硬件、软件、工具等知识点。第二步:制作方案,性能指标分析,选购硬件到使用维护。将每个项目做出合理的教学知识点,通过一个个完整而系统的实验,让学生动手组装出自己的计算机,编出实验报告及项目完成指导书。第三步:相互学习,交互探讨。根据项目的内容,学生完成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内容,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相互学习、讨论,以找到使项目做得更加完善的方法。教师逐一检查学生组装的计算机,观察实际效果,评定成绩。当每个项目全部进行完毕,《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就已完全掌握了,老师根据学生在各项目中的表现评定总成绩。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中,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主板的安装、主机箱的安装、各种外接设备卡的安装、数据线和电源线的安装、其他外接设备的安装及加电检测六个项目分别进行介绍。每一个项目在学生动手安装完成后首先要有安装者本人和小组长进行检查,而后由教师进行检查,各小组检查完毕后再进行下一项目的介绍,以此类推,最后完成加电检测及整个安装过程。这种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把一个困难复杂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教授给学生,同时可以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组装和调试。

三、在《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中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的优点

1.目标明确,学习有动力

在每个项目开始时,都首先讲清了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引发思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哪些硬件、软件及相关知识,列出要学的知识点,带着问题逐一讲解研讨,先讲硬件,再讲注意事项,对照所讲知识,一步一步,步步相连,有些难以理解的部件可在多媒体电脑上演示,变动某些组件,观察出现的效果,使学生从空想变成可见的现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然后,学生动手实验,自己在计算机上尝试改变某些硬件、软件、各种工具软件等观察效果,实现人机交互式学习。之后是实际操练,在完成实际工作内容的过程中,由发现的问题去督促其学习、查资料,真正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有老师和周围同学的帮助,问题终能得到解决,等到一切调试通过后,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调动起了学习兴趣。每进行一个项目,就掌握一个知识模块,这样目的明确,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先讲硬件,再讲方法,最后讲应用,学生往往不知道所学的内容到底有什么用处,并且呆板的教法、支离破碎的知识、看不见实际效果的知识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更是一种煎熬,根本谈不上兴趣、效果。

2.变教师灌输为启发求知

教学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的调动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学科教学法,灌输的成分多,启发调动学习兴趣的成分少,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纯理论、全说教的教法很难调动起学习兴趣,并且理解、记忆效果差,掌握知识、创新思维能力低。所以,必须让其参与,激发、鼓励其学习的积极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实现了看、听、做、思、练的有机结合,五环相扣,充分地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知识掌握程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内容安排灵活,学习成就感强

以往学科教学中,《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只有到教材即将学完的时候才能进入计算机组装及维护阶段,前面要进行组装时,由于涉及的知识内容还未讲到,因而无法进行。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式中,每进行一个项目,就能进行相应的组装和测试,教学时数多就学完全部项目,课时短就进行几个项目,但每进行一个项目都有相应的收获,某些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系统设置和优化在不同的项目中出现,更加深了理解。而在传统教法中,教学时数少时,还未讲完所需的全部知识,不能进行各部分的安装,不实践就理解记忆不深刻,可以说也没有什么用处,时间一长等于没有学。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明确,听、看、做、思、练五环相扣,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项目的设置不断改进,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唐灯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项目式课程开发.《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3]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5)。

[4]沈高峰计算机组装调试和维护技术教学方法探.《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15期。

[5]高中霞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科技信息》,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