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与实验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与实验探微

李春英

◇李春英

(渠县教育技术物资装备所渠县635200)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层次,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本文就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与物理教学实验,谈一点自己的实践感受,和同行们商榷。

一、解读初中物理力学课标教材

从型课程标准看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教材,其重点在于揭示物理学力学部分的基本规律,有目的地提高学生了解物理现象、了解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增强学生思维能力,为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知识奠定基础。

1、解析力学教材的基本结构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学的基础,也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之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为经典力学的栋梁,现行教材的体系是先讲静力学,后讲运动学,最后讲动力学,把牛顿三定律按三、一、二的顺序安排,第三定律放在静力学中讲授,这种安排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学习静力学时,有牛顿第三定律作准备知识,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有力的合成与分解作先行,通过静力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力的概念。这是因为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的力学问题都要涉及物体的受力分析,所以静力学教学是最重要的基础。

2、解析力学教学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方式,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教材结构,也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优化的基本思维形式(概念、推理、论证等)和思维的基本方法(比较、分类、鉴别、分析、综合、归纳、证明、反驳)以便能更好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力”要重点讲清三种力产生的条件及力的大小和方向,为物体受力分析做好准备;“物体的运动”用了过程模型的方法,先提出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在研究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以后,立即研究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和描述方法,是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牛顿运动定律”用了经验归纳方法论,虽然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但由第一定律推导出的一切结论都与实验结果相符合,这间接地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二、解析物理意识的培养

1、增强物理要领的物质意识。每引入一个力学概念,应充分利用实验或学生生活积累的已有经验,把物理概念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上。

2、强化物理要领界定意识。速度与加速度二者仅一字之差,都是力学中的重要物理量。一些认知策略较差的学生把速度与加速度归结在一个“光环”上,认为速度为零,加速度必为零。在这里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与运动状态变化快慢是速度与加速度的界定。速度和速率、功和功率、动能和动量、重量和质量等也是一字之差,它们的物理意义却不相同。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前者地过程量,后者是状态量,它们也有严格的界定。

3、培养创造思维意识。力学解题时“双向思维”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发散思维的条件。在力学解题中增强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必要条件。在力学解题全过程中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多次地引导学生自己实践。

三、强化初中物理力学实验

1、激发物理实验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物理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为学好物理学科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通过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实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3、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实验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实验感受,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基础。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能得到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索。

实践证明,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但我们不要忘了对这些学生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科学地、客观地、有意识地加以评价。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

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