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中职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肖莉川

肖莉川(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等专业学校300454)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理论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差等现象,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强调在理论教学中应打破常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操作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国际贸易教学方法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迅猛发展和国际贸易人才的迫切需求,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也都开设了国际贸易这个专业。然而国际贸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这就需要中职教育要围绕就业这个导向,面向实际,应对具体的对外贸易岗位,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中职生的特点

好的教学方法是一定要适应学生特点的,中职学校的学生与其他普高的学生相比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是制订好教学方法的前提。

1.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开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由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会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常让他们处于焦虑之中。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干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学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这个专业等等。有不少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3.自我认识有偏差。

在现行的社会教育背景和职教环境下,职校学生已成为一个弱势群体,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失败感,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前景十分悲观。所以,有些学生就自暴自弃,或是放弃学业或者抱着混张文凭找个工作的想法。

4.渴望得到认可。

中职学生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存在着社交障碍。

以上四种情况在中职学校是比较常见的,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心存在偏差,重理论、轻实践。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的比重上,往往多讲理论少讲实务;二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总体教学上,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却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环境,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脱节。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迅速发展、变化,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也在迅速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我们的国际贸易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很多已与现实不符或根本没有涉及。

3.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将启发式教学实施到位。

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时隐时现,没有很好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反映,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少,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4.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案例的阅读与分析,集中共同讨论,并身临其境解决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是国际贸易科目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观念自然而然地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师生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和讨论式、演示式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国际贸易课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较多较碎,教师独自地在课堂上讲,学生精力不集中,觉得枯燥。这时如果教师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提出些问题,先问学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自然地就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样有利于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同时在讨论过程中的表述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

3.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既与真实人生有关的情境,又是在课堂中可以进行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正好满足了让学生了解、思索、创新与实践的需求。国际贸易实务属于企业经营管理范畴,学生很难单凭课堂教学手段掌握其理论。因此,我们经常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到交易磋商、订立合同时,教师可设计交易磋商所需的有关数据、资料,组织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公司的谈判代表进行模拟谈判,然后就达成的一致意见草拟合同。在学生模拟操作过程中,教师同时可对谈判技巧与策略做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联系实际教学法。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向就是动手能力强、懂实际操作的应用性人才,而这门课程本身也是一门具有涉外商务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培养学生对时事经济政策的关注要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的对外贸易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等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联系实际,及时将最新的国际经贸方面的知识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讲解。例如:在讲解倾销和反倾销时,举了一个中美之间关于彩电反倾销的例子,那么在讲解该案例的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下美国为什么对我国的彩电进行反倾销、我国是否真的对美国彩电造成了实质性的倾销、我国在以后的对外贸易中需要调整哪些政策和措施等。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是枯燥的、孤立的理论知识和案例,而是有背景、有完整体系的系统知识链,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可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带领学生到周边大型的加工企业、电子产品生产出口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实习。

作为一名从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克非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探讨[J].经济师,2005(11)。

[2]杨宁浅谈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5)。

[3]宋秋前课堂管理问题问诊与矫治[J].教学与管理,2002(12)。

[4]郑吉昌主编进出口贸易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6月。

[5]严国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