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教育教学不等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趣解教育教学不等式

徐瑞雪

徐瑞雪山东省邹城市第七中学273500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目标,传统的经验型“教书匠”将逐步退出教学舞台,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将占领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这就需要教师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展开研究,重新思考和定位。趣解下列五个不等式,有利于教师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迅速适应当今课程改革。

一、1=30

有的教师教了30年书,只相当于教了一年书,因为他们只教了一年书,而重复了30遍,这句话是对教书匠的真实写照。如果总是死板教条,把墨守成规、毫无创意可言的“老古董”形象重复性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把天真无邪、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培养成了接受形象、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机器,那么我们的孩子哪还有创意可言?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大转变提出了明确要求,对解决这类问题指出了方向。

二、1%=100%

由于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之女,学生教育也变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热门话题,家长对孩子成功期望也便与日俱增。因此,学校和教师肩负的育人担子也越来越重,要求教师来不得半点闪失。因为教师如果有1%的失误,对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100%的灾难。作为一名教师应倾尽所能,在习惯养成上,不放松一名学生;在思想教育上,一个学生都不能少;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勇于上下求索,让每个学生均有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三、1≠1

“应试教育”质量观决定了对学生在校进行时间拼杀,机械模仿,高强度训练,以求升学考试取得高分,这只是对学生“一阵子”负责、短时间起作用。而“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是对学生“一辈子”负责、长时间起作用。现代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基础教育应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要求的真正内涵所在。

四、1×100>100×1

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难度挖掘100次,形成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科间相互渗透,获得必需的处理方法和应用技能,要比对100个问题只挖掘一次的效果好得多。对任何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不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拓展与创新,永远培养不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也就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过济南市槐荫区张晓梅老师的一节《作文指导》课,给我印象较深。除声情并茂的语言和让人感动流泪的课堂氛围外,她对“如何写作文”这个让师生十分头疼的老话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挖掘、尝试和探索,师生产生共鸣,学生茅塞顿开,获得了写作的方法和灵感,当堂写作练习展示非常感人,有的听课教师被感动得现场流泪。这充分说明张老师对老话题挖掘的到位、情感渗透的到位,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五、10<1

当一个学生对你提出的问题迷惑不解或反应较慢时,请耐心等待,不要急于给予答案,也不要批评与指责,应当给予鼓励与点拨,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这种情况,请永远记住批评学生10次不如鼓励1次效果好。假如你希望孩子孝顺,请不要责骂孩子不孝;假如你希望学生用功,你不要当众说他没出息。一切打击和轻蔑的语言都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和自暴自弃。你希望学生学习用功,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以致他无法到达;你要把目标定得低一些、放近一点,使他在能力范围内可以达成,慢慢地鼓励向前,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还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实验者、创新者。我们要从语言贫乏、思想苍白、文化缺失的教师队伍中走出来,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更新理念,转变行为,接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