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镇痛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多模式镇痛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镇痛的效果

卜凡彦

(云南省大理州中医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择期进行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复合0.375%的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复合0.5%的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进行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镇痛疗效。结果:对于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患者进行镇痛措施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要轻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的时间以及剂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选择择期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的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复合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进行镇痛处理,能够明显提升临床镇痛效果,并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有助于患者胃蠕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浓度;罗哌卡因;加速康复外科;术后镇痛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87-02

对于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患者进行镇痛处理,有助于患者胃蠕动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长[1]。临床上外科术后传统的镇痛措施往往是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处理,但是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会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延长其进食时间,不利于患者的康复[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多模式镇痛复合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于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患者的镇痛疗效。以下是本次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取自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择期进行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的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复合0.375%的罗哌卡因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复合0.5%的罗哌卡因进行镇痛处理。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分布在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48.36±3.1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分布在20~69岁之间,平均年龄(48.69±3.26)岁;所选患者均由临床确定诊断。所选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取所选患者及家属同意,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并存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既往大剂量使用过镇痛药或者是术前长期使用镇痛药的患者;既往参加过类似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镇痛模式上均选择多模式镇痛措施,两组患者镇痛处理上除了罗哌卡因的浓度不同,其余措施均一致。观察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AstraZenecaAB瑞典国药准字H20100104)浓度为0.5%进行镇痛;对照组患者使用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进行镇痛。均给予一次治疗。

1.3观察指标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患者手术完成后、术后6小时以及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3]。观察两组患者首次使用舒芬太尼的时间以及术后6小时、24小时使用舒芬太尼的剂量[4]。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经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为平均值±标准差,组间及组内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程度比较

使用镇痛措施进行处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分)

3.讨论

加速康复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应将重点放在术后患者的镇痛上面,有效正确的镇痛措施有利于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长,促进患者及早进行床下锻炼,帮助患者恢复[5]。对加速康复外科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措施外,增加罗哌卡因进行切口浸润镇痛,提升临床镇痛疗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保证手术质量,增加患者对于治疗措施的信心,提升患者对于治疗措施的依从性。患者进行手术之后,需要采取措施帮助患者进行锻炼并防止其出现并发症。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的提前均与患者恢复的好坏具有密切关系。患者感觉疼痛减轻后,进行适当运动,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及早进食,摄取需要营养物质,促进患者的康复。并且使用较高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镇痛,减轻患者疼痛度,避免患者过早使用舒芬太尼,并有效减少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缩短患者恢复时长。并且罗哌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属于长效镇痛药,镇痛作用时间长,预防了患者必须多次用药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6]。

本次研究结果示,对于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患者进行镇痛措施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要轻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的时间以及剂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患者复合使用罗哌卡因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符合较高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镇痛,能够明显提升临床镇痛效果,保证手术质量,利于患者胃肠功能及早恢复,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登峰,蔡兴涛,白智萍,等.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复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全髋置换术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3,34(21):3314-3316.

[2]唐向盛,移平,杨峰,等.罗哌卡因在后路腰椎融合术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20-24.

[3]李琳,李辉,胡泽凡,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J].现代医院,2017,17(1):112-114.

[4]杨少杰.罗哌卡因局部区域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的超前多模式镇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6):1970-1973.

[5]刘婕婷,夏鑫,申希平,等.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在小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及其术后镇痛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04):807-812.

[6]蒋琦.纳布啡联合罗哌卡因多模式镇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