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姚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姚山

姚山

(桂平市社步镇中占小学,广西桂平537209)

摘要:在推动素质教育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有效应对来自时代发展的挑战,许多学科老师开始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立足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实质,充分的落实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本文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对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期为实现该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

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学科,数学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意义重大,在该学科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关注不同教学模式的有效革新,分析现有的课堂教学现状,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教学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性,为学生的自主实践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和精髓,实现个人数学成绩的综合提升。

一、准确把握教材

教材是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师需要以教材为依据对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安排和调节,保障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教学预设与生成之前,老师需要准确的把握教材,深入解读教材之中的核心内容,抓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编写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了解其中的编写方式和形式,即采取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素材。另外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预设教学形式还能够丰富学生的逻辑思维结构,保障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在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不难发现,这一结构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情况,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之中了解个人认知结构所存在的不足,主动的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促进问题的解决。作为一种外在的知识结构,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关键,老师需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核心要点并不断的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最后,在新课程理念之下,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尤为关键,老师需要关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释放个性,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另外课堂主体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互动过程,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参与,抓住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活动的合理调整。

二、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老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通过对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分析和解读来保证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在落实不同教学实践活动之前,老师需要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教学目标设置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在前期教学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落实课前调研工作,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了解学生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迁移能力。其次,老师还需要抓住课堂教学主体环节的核心内容,将情境设置与提问教学相联系,分析不同问题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前期的情景预设来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和精髓。另外,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习的难度较大,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成熟,因此在数学学习时存在诸多的压力和困难,老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困难,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此为原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明确不同学生的错误认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更好的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核心要求。

三、有效开发资源

资源开发对老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现实的数据,数学老师需要关注数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感知性,让学生能够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之下真正的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技巧和精髓。对此,数学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在恰当的角度,积极的将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和知识融入主体教学环节,让学生重视知识的应用和探究过程,保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其中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尤为关键,老师需要掌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的组织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关注对不同资源的有效筛选,以此来保障教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老师只需要在恰当的时间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保证学生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尽量避免逻辑思维和判断上的失误,以此来实现个人综合数学学习成绩的稳定提升,体现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

四、适时把握好非预设生成

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成是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之前,数学老师必须要关注非预设生成的核心要求,将师生互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材料,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多方向上的指导,了解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操作条件,通过简单的预设来保证预设的有意义性,实现有价值的学习生成。另外非预设生成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复杂,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和成长机遇,老师需要了解不同外部影响因素的生成条件,在应对突发非预设生成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抓住不同的缓冲时机,让学生既能够产生一定的探究欲望,还能够与他人进行互动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实践动手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以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教学为出发点,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以学生的兴趣为原则,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积极的践行素质教育,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以此来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五、结语

老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找准教材并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全方位的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断促进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的抓住各种非预设生成时间,结合学生的良性成长发展要求,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陈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小学教学参考,2011(20):33-34.

[2]潘恒.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考试周刊,2017(18):57-58.

[3]林玉缎.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2).

作者简介:姚山(1967.05-),男,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