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民办医科大学生社会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网络环境下民办医科大学生社会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刘荣刚曾昭伟

刘荣刚曾昭伟长沙医学院410219

摘要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社会中,网络环境会对青年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网络环境”条件下,网络将为什么改变和怎样改变和民办医科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历程呢,探讨如何进行应对并做出抉择,是每一位理论工作者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社会化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民办医科大学生社会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社会变迁加速,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具有较高掌握知识文化的大学生,更是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因此,研究大学生社会化,尤其是网络环境下医科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网络环境下医科大学生如何实现由一个生物人向一个社会人的转变,并能真正成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要求的合格医生,这一任务无论从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还是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来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网络为医科大学生社会化带来了机遇

1.1网络为医科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提供了全新的途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等特点满足了青少年的情感依赖。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随时和圈子巾的人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即使足现实世界中生性腼腆、不善交往的人,只要走进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就会变得轻松自如,如鱼得水,甚至会变成交友高手。网络带给了他们自信和自由,消除了现实世界中带给他们的自卑、怯弱和怨恨,消解了现实生活的交往所带来的太多遗憾和缺陷。为他们的道德社会化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1.2网络增强了医科大学生的个体社会化的自主性。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具备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因而对个体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增强了个体学习、获取知识的主动性。网络创造的虚拟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新的社会化环境条件,它突破了地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打破了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各种文化及制度上的屏障,极人的扩展了人们的生活范围。人们可以在较之以前更广泛的社会化坏境中获得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

2.网络时代医科大学生社会化所面临的挑战

2.1网络导致了部分医科大学生道德感情麻木、人际关系冷漠。由于网络交流的双方是在交流暗示缺失的状态下进行,交流是短暂的,随意的,青少年无须遵守任何群体的道德规范,难以形成持久的道德情感。青少年如长期面对计算机,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患上精神麻木症,失去对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对道德自豪感、尊严感、羞愧感和内疚感等反应迟钝。长期沉溺于网络容易使青少年对现实社会中的人伦关系漠不关心。并最终导致了青少年对现实的道德伦理关系麻木,道德情感麻木。

2.2网络使医科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发生了偏差。网络思维方式的扁平化和网络道德观念的多元化促使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发生了偏差。首先,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准呈狭隘和浅薄的趋势,海量的信息缩减了思维判断的时问,削弱了人们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探究。网络的格式化思维模式还会阻碍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现实生活中思考力的发展。削弱人的创造性思维,造成思维的狭窄和浅薄,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思考力的发展受到限制。从而使部分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发生了偏差。对善恶美丑缺乏正确的判断。

2.3网络弱化了医科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网络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及多元化特点,使它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导致信息污染,这不利于大学生辨别正确确的政治信息,从而使其政治鉴别力相对对薄弱。由于在网络信息的选择方而还存在着技术困难,而且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据了解,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有价值的仅占十分之一,其余不仅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由于大学生还处于成长期,心理机制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不完善,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和诱惑,导致道德水平下降。

3.网络时代医科大学生正常社会化的几点建议

3.1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对网络监控。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有一个社会公芡秩序与安全问题,每个人要想在网上都能受益,就应该遵守网络规则,维护网络秩序,这是每一个网民的职责与义务。网络道德教育应该使人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对自身的道德责任感有发白内心的认同。从管理上,信息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困际组织的联系,共同解决网络不良资源泛滥问题,要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对网络主页和板块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对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监控,了解青少年的偏好倾向,思想动念,达到对其正确的偏好的满足和正确思想的鼓励,同时,防止错误思潮的侵袭,这样就可以调动他们参与网络思想教育的秘极性,并最终形成一确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3.2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大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政治社会化环境。法律是具有围家强制力的社会规范,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同样离不丌法律这种困家强制力的约束。不能让网络成为一个没有任何规则的自由市场,成为有害政治信息传播的温床,成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沼泽。应该利用法律武器,去坚决打击和惩罚网络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带来的危害的言论,严格执法,并加快网络警察队伍建设。同时加强政府干预的力度,保证网络文化及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要在在网上建立和壮大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大力加强当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宣传,呼唤青少年自觉维护科学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敏锐度,扭转我们目前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被动局面。

3.3加强医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网络虽然为当代青少年带来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但网络虚拟行为毕竟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当代青少年对自我、对社会、对政治的认识存住着许多盲同性,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最根本的本质是实践。实践足青少年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用多样的社会实践来充实和丰富肯少年的业余生活,青少年无形中会减少接触网络的时间,减弱对网络的关注度和依赖度,从而避免不良的网络信息有可能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的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学校实践、社区实践、社会实践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其政治态度,习得政治知识,提升政治技能,他们的政治参与会趋于积极、务实、理性。

参考文献

【1】平章起等.青年社会学[M].解放军出版社,1988.

【2】谢泽明.网络社会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3】柏树林.人类的天罗地网--Intemet时代的社会心理与大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张怡.虚拟实在论[J].哲学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