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赵玉平

(安徽省颍泉区曹寨九年一贯制学校,安徽颍泉236124)

摘要: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音乐教育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针对这些问题,要重视农村音乐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开发农村音乐教学资源,努力使农村音乐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塑造人格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音乐教师;音乐素养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钥匙,是中小学教学的必修课。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塑造人格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当前而言,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音乐教育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正视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对于探索解决途径、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存在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

对音乐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管学校,还是家长,甚至是有关的主管领导,都认为音乐只是唱唱歌、缓解一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而已,根本认识不到音乐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深层次作用,致使农村音乐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音乐教育被边缘化。就当前而言,应试教育、追求高升学率仍是一些农村学校的唯一目标,也是校内外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师业绩的唯一标准。学校、家庭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考试进行,都跟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动。音乐课由于是“非考试科目”而被边缘化,与音乐有关的一切都要给语文、数学、英语等必考科目让路。

音乐教学随意化。由于音乐课与学生的升学毫无关系,导致音乐课与学校其他必考科目在教学安排中就变的可有可无。但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音乐课在课程表上只是做做样子,在教学中并没有被落到实处,处于名存实亡的位置,这种做法在农村是普遍存在的。

(二)师资力量薄弱

音乐教师配备不足。由于对音乐教育认识不到位,很多学校在教师招聘时根本不把音乐教师的列入招聘计划,导致很多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只是让其他科目的老师来兼职。即使有专业老师的,也要承担整个学校甚至几个学校的音乐教学任务。

教师专业素养较低。在农村学校,有相当部分的音乐教师由其他科目的老师来兼任,这些兼职音乐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音乐院校的教育,只是爱听音乐或喜欢唱歌,不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无法胜任音乐欣赏、情景表演、即兴伴奏等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不规范。由于兼职教师既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也没有系统的音乐教育积累,导致音乐课内容千篇一律,基本上就是教学生唱一些民歌和通俗乐曲。使得原本丰富多彩兼具知识性、教育性的音乐课变成了简单的“唱歌课”。

(三)音乐教育投入有限

农村音乐教育投入较少。当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大部分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为了缩减经费支出,多数学习不得不尽量缩减音体美等“非考试科目”的经费投入。

缺少必要的音乐教学设备。因音乐教育投入较少,很多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学用具匮乏,教辅资料也是难以配套。例如,没有音乐教室、钢琴、音像资料、图书资料等必须的音乐教具,有的学校甚至连录音机、电子琴之类的简单设施也没有。老师上课“赤手空拳”,只能运用一本教材和一副喉咙。大大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四)音乐教材不能联系农村实际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然而,在当前的农村音乐教学中,教师感觉到呈现出明显“城市化”倾向,严重脱离了农村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音乐能力的个性化发展,让农村的学生感觉到有些遥远。音乐教材的“城市化”现象,已经成为了农村音乐教学的一大难题。

(五)学生音乐素养不高

由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与缺失,很多农村孩子享受不到正规的音乐教育,多数学生缺乏基本的音乐素养,不识谱、唱歌走调、不懂音乐欣赏、不会弹奏简单乐器,是农村学生中见怪不怪、司空见惯的现象。

二、解决对策

(一)重视农村音乐教育

转变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可有可无,等闲视之。”学校、家庭,教师、家长等要尽快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将音乐教学看作是一项重大教学任务来抓。

客观公正对待音乐课。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彻底消除“正课”与“副科”的偏见,让农村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该上音乐课时,就一定不能让语文、数学等“主科”去代替,更不能把音乐课改成自由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要想方设法从专门的音乐院校引进专业且优秀的音乐教师,鼓励音乐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对于到农村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在工资、福利以及评优、评先进等方面给予照顾,从而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

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针对农村兼职音乐教师居多的现状,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可以依靠当地高校,也可以组织兼职教师“走出去”,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门针对兼职音乐教师的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音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等,切实提高兼职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想法设法拓展师资队伍。鼓励高校音乐院系在农村中小学建立音乐教育实习基地,每学期安排一部分实习生实习。可以定向培养到农村任教的音乐师范生,这些学生享受一定的倾斜政策,如减免或部分减免学费。开展各种形式的支教活动,让城镇音乐教师定期去农村中小学支教。

(三)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改变过去音乐是“非考科目”、“副科”等错误观念,将音乐教师和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教师一视同仁,提高其工资待遇和在学校中的地位,进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千方百计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种渠道筹措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合理分配教育教学资源,平衡音乐课程和其他科目的投入,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改善音乐办学条件。农村音乐教育滞后,缺乏现代化教学和辅助教学设施是一个主要原因。即使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没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与之配套,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农村音乐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应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增添音乐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

(四)开发农村音乐教学资源

将地域音乐引入课堂。积极发挥农村资源的重要作用,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音乐教育环境,例如,农村中的地方戏曲、风俗音乐等都可以作为欣赏音乐教学、节奏教学中的辅助内容。这样既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又能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乐器“就地取材”。在乐器选择上,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特点,发动学生“就地取材”,例如,空饮料盒、饭缸、筷子等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通过合理的组合能够演奏出神奇的音乐,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音乐教学设备不足的现象。

将民间艺人请进音乐课堂。从农村擅长戏曲表演、歌唱、器乐演奏等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士中,挑选一些素质较高、乐于学习、有志于农村教育的人才,作为学校的兼职音乐教师,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课堂。

作者简介:赵玉平(1980—),女,山东菏泽人,安徽省颍泉区曹寨九年一贯制学校音乐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