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塞米(大剂量)持续静脉泵入对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早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呋塞米(大剂量)持续静脉泵入对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早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许霞

(大同同煤集团总医院急诊科山西大同037003)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对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9例早期急性肾损伤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40例)和大剂量组(49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结果:大剂量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患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有助于提高急性肾损伤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持续泵入;大剂量呋塞米;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水肿;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054-02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肾脏器官功能障碍疾病,较易出现高钾血症、少尿或无尿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一旦抢救不及时将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寻找一种即时改善急性肾损伤患者并发症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对少尿型肾衰竭患者采用呋塞米治疗,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水中毒症状,然而对于呋塞米的剂量选取还存在争议。我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89例早期急性肾损伤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采取大剂量呋塞米治疗,发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现将有关研究内容和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9例早期急性肾损伤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40例)和大剂量组(49例)。大剂量组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35~79)岁,平均年龄为(55.1±1.4)岁,原发疾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者21例、心肺复苏术后10例、心力衰竭者13例、脓毒血症者5例;常规剂量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32~80)岁,平均年龄为(54.8±1.7)岁,原发疾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者18例、心肺复苏术后8例、心力衰竭者11例、脓毒血症者3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诊断标准均与国际急性肾损伤协作组提出的“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相符合;根据国际急性肾损伤协作组基于分级诊断标准对急性肾损伤进行定义,早期急性肾损伤指患者2d内血肌酐绝对值增加在26.5μmol/L以上或者与基线相比增加50%以上,或者尿量连续6h以上低于0.5ml/(kg?h);经X线胸片检查显示双肺纹理增多,为片状斑点密度增高硬,确诊为急性肺水肿;所有患者中心静脉压在(12~18)mmHg,平均动脉压在65mmHg,血流动力学稳定。排除标准:患者属于慢性终末期肾衰竭,要求实施持续性肾脏代替治疗,低血容量、梗阻性肾功能障碍。

1.2方法

常规剂量组患者予以静脉推注呋塞米,每天2次,每次100mg,持续使用5d。大剂量组患者予以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剂量为每分钟1~2mg,根据患者每个小时的尿液量、氧合指数以及组织缺氧情况对呋塞米剂量进行调整,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生命体征、电解质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对电解质紊乱情况及时纠正。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1)显效指患者尿量持续性增多,直到尿量进入多尿期或恢复至正常,尿素氮和血肌酐进行性降低,RIFLE分级减少1级;(2)有效指患者尿量较前升高,未见持续性升高,少尿情况未见缓解;(3)无效指患者尿量未见显著升高;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分析仪器对患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前者采用百分比表示,后两者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大剂量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危重急症,约有(36~67)%的危重症患者会并发急性肾损伤[2]。急性肾损伤时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会降低,尿量不断减少,血肌酐进行性增加,出现含氮产物生成以及电解质紊乱等[3]。虽然器官支持技术不断发展,然而重症监护室内的急性肾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仍较差。急性肾脏功能受损患者治疗原则是积极消除疾病诱发因素,加速肾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减少死亡率。目前约有(5~6)%的急性肾功能受损者需采取代替肾脏间歇或者持续治疗,然而该治疗方式需要较高的费用,患者难以接受。所以对急性肾损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对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和整体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研究报道,对于急性肾损伤容量负荷较高的患者采取呋塞米治疗能显著减少容量负荷,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RRT治疗次数,缩短住院费用。目前呋塞米被广泛使用于早期肾功能损伤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然而常规剂量呋塞米治疗的患者具有较多的严重并发症[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血清肌酐和尿毒氮水平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综上所述,大剂量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有助于提高急性肾损伤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秀安.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8):32,33.

[2]李娜.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5,35(10):121-122.

[3]田惠玉,姜相明,张杰,等.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4):2868-2870.

[4]周文来.大剂量呋塞米对早期急性肾损伤伴少尿患者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3):54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