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6S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葛国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摘要】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6S管理标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个阶段,制定查检表,由专人负责,实现管理常态化。结果:实施6S管理后病房环境更加舒适化、规范化、合理化,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结论:6S管理模式简便易行,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手段。

【关键词】6S管理;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226-02

“6S管理”最早起源于日本,由于日文的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所以简称为“6S”。近年来,这种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基础和关键[1]。“6S”是指对生产现场中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管理和改善的基础性活动。它由6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afety)。本科室自2016年1月起引入“6S”精益管理方法,将其应用于病房环境、物品、设备的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共有床位50张,护士18名,年龄22~37岁,工作年限0.5~17.0年,其中本科17名、硕士研究生1名;护士3名、护师14名、主管护师1名。

1.2方法

1.2.1成立科室6S管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负责制定计划、实施及考核,将病房分为14个区域,各区域制定出具体管理标准。全体护士为组员,要求人人参与,各组员分工明确。

1.2.2思想动员及培训对全体成员进行6S管理模式的宣传及培训,学习6S管理的内涵、核心、实施方法和意义,使每位成员都知晓并认识到6S管理的必要性。

1.3具体实施方法

1.3.1整理根据科室特点及使用频率区分开必要的和不必要的物品。对于不需要的物品加以处置,腾出空间,尤其是对一年内未使用过的物品,部分可提供给其他科室循环利用,其他物品直接丢弃。

1.3.2整顿对科室常用的物品按需要量分门别类、定位放置,并摆放整齐,标识清晰,达到易见、易取、易还的目的,形成不明白的人亦能立即取出所要的东西的状态。整顿过程中采用“行迹管理”:①将各类卡片,如吸氧卡、高危坠床卡等放置在专门定制的格子内,方便易取;②将大输液放置在专门定制的盒子内,遵循“后放前拿”的原则,达到“先进先出”的目的;③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分片放置,敷贴等物品常规左进右出,保证最近有效期的物品先使用;④抢救车、除颤仪等急救设备定位放置在护士台;⑤贵重物品进行编号,如微泵、监护仪等。

1.3.3清扫将科室内的区域分成14个区域,各成员负责清扫,确保环境整洁。14个区域分别为:护士台、输液室、换药室、治疗室、病房、库房、开水间、小污物间、大污物间、示教室及办公室、护士更衣室、护士值班室、医生值班室、休息室。

1.3.4清洁将上述3S(整理、整顿、清扫)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即“标准化”。每位成员对自己分管的区域,按照查检表要求每周进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进行反馈及整改,护士长每月抽查,进行评比,优胜者予以奖励。

1.3.5素养它是6S管理的核心,要求每位护士依照规定和制度行事,养成好习惯,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提升职业素质。

1.3.6安全在查检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隐患苗头,保障医疗设备、医疗物品的正常使用。每月进行应急演练,如火灾、停电、跌倒等,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实现预见性护理。

1.4观察指标与数据处理

将6S管理实施前2015年1-12月份病区护理质量和病区满意度的院级抽查结果与2016年1-12月份的院级抽查结果相比较。采用SPSS17.0进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采用6S管理模式后病区护理质量和病区满意度明显提高,2016年度病区护理质量评分为99.76分,明显高于2015年的93.48分(P<0.05);2016年患者满意度为98.80%,与2015年的95.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6S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质量活动中,6S管理堪称最基础的管理项目,它在5S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管理。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可预见性地改善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保证护理人员、设施及设备等均处于安全状态,为临床保证护理安全提高基础条件[2]。在实施过程中,可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护士自觉保持工作场所的整齐、洁净、有序,使物品摆放一目了然,从而确保各项护理操作准确快速地完成,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此外,随着6S管理模式逐渐成熟应用,护士将“被动工作”转化为“主动工作”,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每位护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这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为科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诚然,6S管理质量标准也在不断升级,相应地,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成效也将呈螺旋式上升[3]。

3.26S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这就意味着护理不良事件的减少、护理投诉的减少、和谐护患关系的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病房通过6S管理,护理人员提高了专业素养,理论和操作技能加强,可以满足患者对护士健康知识、操作技能的需求,能够使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信任感,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4-5]。此外,6S管理实施后病房环境更加清洁整齐、各种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患者就医检查等流程更加简化,这从另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总之,本病区在实施6S管理模式后,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其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郝变珍.6S管理应用于病区药品护理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全科护理.2016,14(23):2456-2457.

[2]徐小雅,刘瑜霞,宋瑞润,等.6S管理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7):1376-1378.

[3]袁菊明.“6S”管理模式在外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9-70.

[4]李云霞,舒阳.“6S”管理方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4):104-106.

[5]李克佳.“6S”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