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农村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单县农村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刘仰民

山东省单县浮岗镇水利站

一、解决单县水体污染势在必行

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良好的水环境是实现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当前,各地正积极落实中央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这是农民群众欢迎的好事。笔者认为,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不能忽视了农村水体污染。

二、农村水体污染成因分析

1.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水污染是造成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因为工业废水含重金属、有毒物质最多,且在水中不容易分解净化,所以毒性利污染危害最严重。随着镇、村工业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一些污染严重的建材、化工及食品工业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开始转移到农村,这些企业未建除污设施就开工生产,直接将未处理的生产型废水排放到池塘中、河道里,给农村河流造成严重污染。

2.生活污水污染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扦朴洗涤水利人畜烘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坑塘、河流,直接造成水体污染。菏泽市是著名的鲁西南黄牛之乡,畜牧业比较发达,饲养家禽及牲畜比较普遍,由于缺乏必要的禽畜便处理设施,大部分禽畜粪便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沟,最终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河流有机物含量增多,对水体污染影响十分严重,河流上游造成的水体污染又直接威胁着下游两岸人民的生活,保护水资源、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3.农业退水污染

农业退水是主要指农业生产中的污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日益增多,在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附着于农作物上,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水体污染。

4、其他污染

农村水体其他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的污染、病死禽畜污染、生产生活废品的污染等。由于农村都没有建垃圾处理场,90℅垃圾均通过河流水体排至下游。通过调查发现,村庄集镇河流经常出现病死家禽畜尸体、农膜、塑料编织袋、农药瓶以及包装盒等,这些废品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而且对土壤也长期造成污染。

三、污染防治对策

1、加强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单县是水资源匮乏地区,根据水资源分析报告可知,我县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8.42亿m3,而需水量为9.29亿m3,供需相差1.87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243m3仅为全市平均数的1/9,远低于全省人均32m3的千钧水平,随着引黄水量分配指标的减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减少污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建议应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能力,结合流域区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水资源,既满足当代和本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以及其他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尤其要加快饮用水源的综合防治,要合理划分水功能,落实防护措施。督促水源利用企业依法π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合理选址,尽量降低污染风险和影响,确保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安全。

2、加强政府宏观政策导向,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工业废水污染是造成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当地政府要严把项目关,坚决遏制重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与蔓延,从源头防控水源污染,把污染挡在生产的上游。在生产中,政府要加强宏观政策导向,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材料选择到产品设计,从产品设计到工艺设计,从产品销售到产品维修,从产品使用到产品废弃,在设计、生产、消费、废弃到全过程中,都要考虑到节约原材料,减少弃物,不断促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清洁生产的同时,提倡技术、高成效的集中治污,从而减少污染。

3、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正确引导农民合理用药、科学施肥,开发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介绍有机农药的使用量,推广采用多效抗虫害农药和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改善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较少肥料流失,增加有机复合肥的使用,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的使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积极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培植和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基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切实让农民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而同时又减轻了水源污染,让农村水环境在农业生产开发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

3、加强政府监管,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应加强监管,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进入乡镇工业园区,要加入水污染防治力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统筹安排,要多渠道筹资资金加快建设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加强政府监管,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机制,落实有关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使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4、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防污治污意识

针对当地群众及主管部门人员防污治污意识淡薄的现象,执法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与防污治污祥光的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和干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觉接受和了解法律法规,深刻认识到水污染的危险,提高防污治污的参与意识,树立防污治污人人有责的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执法体系,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进一步武装执法队伍,加大对偷排偷放、不达标排放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由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治污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当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