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熊成明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医院陕西宁强724400)

【摘要】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8.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其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180-02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疾病需要尽早给予止血治疗,控制出血情况,临床中多采取药物治疗常规辅助治疗,针对病情较为危机者可给予外科手术治疗[1]。本文研究中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特选取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展开分组调查,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岁~69岁,平均年龄(50.25±10.54)岁;急性胃粘膜损伤19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3例,消化性溃疡18例。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4岁~69岁,平均年龄(49.25±10.25)岁;急性胃粘膜损伤20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5例,消化性溃疡1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不符合药物治疗标准者;不能够配合本次调查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行常规血容量补充、绝对卧床、积极抢救休克、禁食等常规处理,并结合患者原发病给予止血环酸、垂体后叶素、雷尼替丁、凝血酶原、立止血等药物治疗[2]。

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首次药剂量为0.25mg,融入生理盐水15~20ml中,进行静脉缓慢推注,后将3mg融入500ml葡萄糖中进行12h维持滴注,持续到出血停止后3d。

在给药治疗期间对患者的血常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尤其是对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密切关注[3]。

1.3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36h内黑便情况消失、呕血停止、心率与血压稳定;②有效:治疗后36~72h内情况消失、呕血停止、心率与血压稳定;③无效:治疗后72h仍存在黑便与呕血情况,甚至是病情加重。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8.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由食管、胃、十二指肠等病因所引发的出血情况,呕血、黑便、贫血、发热等是此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引起患者身体细胞缺氧或代谢性酸中毒,病情危急者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临床中针对此类疾病首先给予急救止血措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后给予药物治疗稳定病情。而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在本次研究中特对常规药物治疗与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调查,其统计结果显示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8.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充分证实了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显效率与整体治疗效果上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

综上所述,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其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8(06):70+72.

[2]贾殿萍.基于老年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09(12):2526.

[3]刘华春.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07(1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