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62-66块断裂系统与地应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桩62-66块断裂系统与地应力研究

汪享林陈涛杜雨佳

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海外工程管理中心257001

摘要:桩62-66块在前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岩心、测井、录井、地震、油藏监测及油藏开发生产动态资料等多种资料和信息,通过地层划分对比、构造精细解释、井震结合、对地层展布特征进行了描述,构造应力场模拟了天然裂缝,为下步油田注水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井震结合;地层对比;展布特征;精细解释;地应力

前言

桩62-66块位于五号桩油田北部,南邻桩52块,东为长堤油田,西为孤北低隆起,北为桩23块。本次研究目的层段为S2、S3上、S3下I,桩62井区整体上西低东高,北低南高,中间被多条东西向断层切割成北、中、南三个断块。桩66井区受南北两条断层控制的地堑块,整体上北低南高,储层向西上倾尖灭,形成岩性圈闭。油气平面上多呈连片状或断层切割后的条带状,少数土豆状,具有边水、低渗、稀油、低饱和、常温常压、中丰度的构造-岩性及岩性-构造油藏。

1.地层精细划分对比

1.1地层划分对比原则及结果

1.1.1标准(志)层研究

按照“标准(志)层约束,沉积旋回控制,逐级划分对比”的原则,建立了S2、S3上、S3下I油组地层及储层展布格架。由于沉积时水体扩展形成的油页岩、油泥岩、稳定的泥岩具备作为标志层的条件,先把顶标准层对准,然后向下对所有井开展地层细分对比工作,将S2细分为3个小层,S3上细分为4个小层,S3下I油组细分为5个小层。

1.1.2井震结合进行地层细分对比

1.1.2.1建立标准井及骨架剖面

选取了桩66-12-12、桩62为标准井,建立了岩心特征与电性特征间的关系,同时根据地震资料的标定,对S2、S3上、S3下I油组进行对比划分,根据该块构造、沉积特点及80余口井开发井网的分布形式,制作了顺物源(南北向)12个、垂直物源(东西向)5个共17个对比骨架剖面,全面控制研究区内地层发育和展布趋势,保证全区对比的闭合。

1.1.2.2井震结合进行地层细分对比

三维地震资料与井资料结合,充分发挥其横向、纵向上信息连续的优势,通过井震标定与井资料相互验证,使分层和构造解释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地层对比的精度。

1.1.3地层划分对比结果

对全区84口井完成了小层精细对比划分,为地层等厚图及砂地比等值线作图提供了S2、S3上、S3下I油组的分层数据,通过地层精细对比研究,建立了地层格架模型。

1.2地层展布特征

1.2.1剖面展布特征

地层厚度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局部变化较大,沉积不稳定,整个研究区块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古构造特征,从地震剖面图上也可以看出地层的这一展布特征,在不同时期地层厚度也有一定变化,反映不同沉积时期沉积中心略有变化。

1.2.2平面展布特征

S2主要发育于东部,厚度为35m,垂直物源方向呈条带状展布特征明显。S3上则主要发育于东部,厚度为24m,呈中间厚、两边薄,南宽北窄的特点,顺物源方向呈片状展布。S3下I油组各小层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部,厚度为17m,顺物源方向多呈指状分布。

2.构造精细解释

2.1区域构造背景

桩62-66块位于五号桩洼陷中央,属孤北隆起的东翼,北为桩西潜山,南为孤岛凸起,西部是桩西潜山南延的低隆起,东部为长堤潜山,受构造控制的岩性构造油藏。

2.2构造精细解释

2.2.1层位标定

本区的层位标定是以测井分层解释结果为依据,井震结合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然后将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进行比对,使二者残差最小,进而将分层对应的地质分界面和地震同相轴联系起来,完成层位标定工作。

2.2.2层位、断层精细解释

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对层位、断层进行精细解释,明确断层两侧地层关系、正确判定断层性质、精细刻画断点位置,做到层位断点准确、各断层交接关系合理,平面上断裂组合合理。

2.2.3建立空变速度场

在层位的约束下,利用井点时深关系,在解释层位约束下进行空间插值,并利用测井分层进行速度场校正得到的研究区空变速度模型。

2.2.4时深转换、构造成图

由于地震是时间域的信息,而构造图要反映深度域的信息,所以在利用地震数据体构造成图之前要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深度域层位数据。

2.2.5构造特征分析

整体构造为:”南北双断,东断西超”。其中桩66井区构造低部位,向东西两侧构造抬升,桩62块井区东部构造斜坡带。南北被两条东西向大断层切割,构成地堑,内部发育多级阶梯式正断层。

3.地应力及裂缝分布研究

3.1区域构造特征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地区断层组合以正断层为主。断层组合型式的多样性,反映了应力作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以正断层为主的现今组合,反映该区后期以张性应力场为主。

3.2构造应力场模拟天然裂缝

利用ANSYS软件进行四维应力场数值模拟,现今应力场模拟结果:水平最大主应力为近东西向压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压应力。据古应力模拟结果及水力压裂破裂模型,可产生近东西向的张剪缝,北东东-南西西向方位为有效裂缝发育方位。

3.3人工压裂裂缝研究

利用压裂井人工微地震实时监测结果:人工裂缝多呈北东、北北东、北东东向展布,与现今地应力模拟所得结果大体一致。

4.结论与认识

4.1对桩62-66块构造进行了精细解释,揭示了研究区内主要层位的构造形态及构造样式,构成了“南北双断,东断西超”的构造格局。

4.2研究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南北向油气受断层控制在构造高部位分布,东西向油藏同时受岩性-构造双重控制,油藏类型为受构造、断层以及岩性控制的岩性-构造油藏。

4.3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呈近东西向展布,受其影响,北东东-南西西向方位为有效裂缝发育方位。

参考文献:

[1].朱维耀,鞠岩,赵明,等.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多孔介质渗吸机理研究[J].石油学报,2002,23(6):56~59.

[2].李兴国.油层微型构造新探[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3)

[3].范天佑.断裂理论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70~177.

[4].李兴国.应用微型构造和储层沉积微相研究油层剩余油分布[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9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