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王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王影

王影

(大庆油田五官医院口腔科;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牙列缺损覆盖义齿修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比较62例患者在修复前、修复后一周及修复后两周的咀嚼效率与固定力,磁性附着体修复一周后与修复两周后的咀嚼效率与固定力均高于修复前,差异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磁性附着体修复一周后与修复两周后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23%。结论采用磁性附着体修复口腔的临床效果明显,咀嚼效率与固位力高,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低,且外形美观。

【关键词】口腔修复;义齿;磁性附着体;临床研究

高质量的生活,对口腔修复的质量与美观需求的不断提高,因而传统的义齿修复就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目前,临床口腔科已经开始使用磁性附着体对牙列缺损进行修复。因此,本文就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牙列缺损覆盖义齿修复患者62例采用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牙列缺损覆盖义齿修复患者选择磁性附着体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统计。62例患者均接受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在22岁至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0±0.5)岁,病程在5个月至3年范围,平均病程为(25.0±0.5)月。所有患者中,10例进行局部可摘义齿修复,25例进行上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27例进行下颌全扣覆盖义齿修复。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磁性附着体作为固位体修复牙列缺损.具体过程如下:(1)选择符合条件的基牙。在选择基牙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基牙的健康情况,所在位置的牙槽骨吸收程度,基牙的有效牙根长度,基牙松动度等。常规基牙选择标准为:残根断端高出牙根下至少0.5mm或残根断端露出牙根上,基牙牙槽骨吸收程度应控制在三分之一牙根长度,基牙根长度大于0.8厘米,基牙活动度保持Ⅰ以内;(2)基牙牙体预备。在患者进行修复之前的(约提前10天)予以其根管治疗,首先将基牙根面磨平,使其保持与牙根同一个水平,为了严实要帽间隙,应将基牙中心磨成凹面,然后在根管口制作沟槽,同时在根管口两侧壁上进行,制作成防螺旋沟槽,封闭区选择根尖区周围不少于0.2厘米;(3)制作根帽。第一,应先注硅橡胶入根管,将整个根面完全覆盖住。第二,通过模型将根管内蜡型制作出来,随后在根帽蜡型中置入衔铁,确保衔铁放置在低的位置,使其平面平行于领面。第三,包埋蜡型,采用钴铬合金材料将根帽制作出来;(4)制作义齿。确保制作出来的根帽适合患者后,固定根帽在基牙位置,使磁性固定体和衔铁对位,通过检查器检验是否吻合,确定吻合后进行取模,然后根据模型制作义齿。

1.3观察指标

测定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进行口腔修复在修复前、修复后一周及修复后两周的咀嚼效率与固定力。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与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统计得知,62例患者在随后的跟踪随访中出现1例牙周炎和1例因咬硬物导致义齿断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患者进行磁性附着体修复前的咀嚼效率与固定明显低于修复后一周与修复后两周,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磁性附着体修复后一周与修复后两周咀嚼效率与固定力无较大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患者修复前后咀嚼效率与固定力对比(±s)

注:*表示与修复前P值对比,其中,P<0.05

3讨论

传统的口腔修复主要为帽式附着体修复与杆式附着体修复,传统口腔修复是将附着体置入口腔内的残留根冠上。采用传统的口腔修复可以有效地将患者的残根保留下来,同时可以起到维护牙槽脊丰满度作用。但该修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患者修复后容易出现异物感大、口臭等不良现象,同时提高患者患上牙周炎的概率。

目前,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口腔修复的外形美观要求也逐渐提高,故传统的口腔修复无法满足当今人们追求外观美的需求,因此,临床口腔科开始应用磁性附着体修复口腔。磁性附着体与传统口腔修复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附着体清洁方便。由于磁性附着体进行固位时没有将金属与卡环显露出来,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基托面积降低,这样既美观,又减少患者的异物感,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语音功能的恢复速度。磁性附着体采用的是闭合式磁路,有效地避免磁性泄漏,且在口腔内的稳定性强,不易被腐蚀,这样对人体无副作用,此外,还可以提高牙周的保健功能,保护基牙避免其发生继发龋;(2)磁性附着体可以与卡环共同将义齿进行固位覆盖(应用磁性附着体在可摘部分义齿时也可以利用卡环与其形成固位体)。针对牙根余留少且缺牙区较大的情况,可以置支托入余留牙根,同时分布卡环及附着物,利用基牙与粘膜的作用,可以提高磁性附着体治疗效果。(3)制作与操作相对简单。支撑板在磁性附着体中没有一定的就位道,因此,只要保持支撑板与平面平行便可,操作便捷。此外,在患者戴义齿两至三周后再给予患者进行磁体固位,同时保持磁体与支撑板之间有0.1毫米的空间距离[5](可以有效地减低咬合力在基牙处的集中力度,进而减少义齿的承受力),确保磁体与支撑板之间无间隙;(4)保护基牙作用。磁性附着体具有保护基牙的作用,通过将义齿功能运动过程中对基牙施加的不合理侧向力基本除去。基牙戴冠后可以明显减少冠根松动,提高冠根的固定性,进而保护牙周健康;(5)采用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一般进行平均3个左右磁性附着体,可以强化固位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磁性附着体固定后,其咀嚼效率与固定力明显高于未修复前,而修复后一周的咀嚼效率与固定力与修复后两周后的相比无较大的差异,由此可见,磁性附着体可以长期使用,且磁性保持性能好,可以予以义齿提供长久且稳定的固定力,此外,还具有操作与制作相对简单便捷,没有明显的异物感,外形美观,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永康.20例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508-509.

[2]李渠,刘明颖.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