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与新型城镇化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地下工程与新型城镇化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胡宁宁

中哲创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0

摘要:自我国与2014年提出新城镇化战略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地铁、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工程也与日俱增。这些地下工程对城镇化交通带来了可持续性发展。

1前言

地下空间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可发展重要资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可以得到多方面发展利用,主要发展方向有;地下办公生活空间、地下商业空间、地下停车场、地铁等。其中地下停车场和地铁的建设对缓解用地紧张,改善交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2地铁和地下停车的发展现状

2.1地铁现状

我国地铁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九十年代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投入了我国第一批地铁,现如今杭州、南京、武汉等二线城市地铁业已开始地铁的建设并投入使用。事实证明,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开辟地铁,增加交通面积,确确实实是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根本性措施。

2.2地下停车场现状

使用地下停车场代替地上停车场是解决土地资源紧张及停车难停车贵的一个有效手段。邻国日本地下停车场现占比超过30%。欧洲的地下停车场可停放量超过100万辆。

3地铁、地下停车场对新型城镇化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3.1地铁对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大力发展地下轨道交通(地铁为主)正在以其独特优势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地解决交通难题尤其是特大城市交通难题的主要办法。把发展地铁作为发展轨道交通的主要方式,再根据实际环境情况结合轻等交通方式,可以做到不占城市地上土地面积,不干扰地表交通;并且能够在郊区延伸到地面和高架,形成完整轨道交通体系。地铁速度是公交车的3倍,其安全、快速的优势给人民工作生活提供了时间保障;地铁采用新能源作为动力,环保高效节能;地铁的开发提升了所在区域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地铁配套的一体化商业服务也在同步发展着。纵观世界各地地地铁发展,都能发现地铁的运用很大程度缓解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且促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布局,这是国际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3.2地下停车场对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截至2017年底数据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高达3.10亿辆。全国53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24个城市超200万。“停车难”成了新型城镇化交通发展突出的矛盾。在土地资源异常宝贵的现在,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将是最佳的方案。地下停车场大多设在城市综合体、高层住宅及公共场馆地下位置,由于地下停车场具有节约土地、能保持城市地上空间的整洁有序,便于统一管理及安装科技管理系统等优点,故地下停车场是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4亟待解决的问题

4.1地铁

4.1.1经济难题

地铁作为民生项目,投资大,回收成本慢,主要经济发展资金来源为政府投资。对于很多中小城市的政府存在地方政府财政负担重、资金不足、市场融资难、长期运营亏损等问题,故地铁建设在中小型城市虽有需求却会因为经济问题遇到发展瓶颈。

4.1.2管理难题

我国地铁的运营和行业服务存在多头管理的现状,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运营企业承担了公共服务管理职能,如定制服务质量标准,确定票价,定制卫生服务标准等,管理标准涉及运营商和人民的切身利益,若不能协调政府、企业和老百姓三方的利益,则地铁的公共服务质量监督环节难落实。做

4.1.3规划难题

城市轨交规划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交通服务水平、工程投资和系统运营效率,交通线网规划是国家对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审批立项的重要依据。现今的线网规划存在:规划范围不一、客流预测结果不准确、线网规划层次不清、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影响规划编制科学性,实用性。

4.2地下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未与城市停车大数据紧密结合,故车主不能及时找到附近有空位的停车场,不了解停车场价格。

且由于我国地下停车场智能化管理系统未普及,导致车主进停车场后找停车位难、取车难,存在绕了好几圈也找不到车位和自己的车的状况。

5结论

地下工程促进了新型城镇化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地铁给老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地下停车场缓解了停车题。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完善法律法规,组织管理,科学技术的实践应用,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俊杰,陶勇,高全.地下停车场规划设计;山西建筑,2009.7

[2]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李群湛.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西南交大,2006

[4]林有心.我国城市交通现状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6

[5]雷风行.中国地铁建设的概况及发展思路;人民铁道报,1996.1

[6]赵家炜,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的列车定位方式[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年第07期

[7]孙章、何宗华、徐金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

[8]杨东,畅游轨道交通安防市场新蓝海[J],中国安防,2009年04期

[9]束显,《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4

[10]崔阳.地下综合体功能空间整合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