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件与中国的软件产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开源软件与中国的软件产业

亚汝

亚汝(上海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上海200000)

摘要:自由与开源软件的发展,搞活了全球的软件产业,开源软件为促进软件市场的重大变革、为重组软件产业提出了挑战,开源软件的中国的发展,使中国的基础软件迅速成长,也为中国软件的发展提供了很大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开源软件;中国软件产业;传统软件

为了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动态、快速响应、高效发展的需要,作为实施开放计算、开放标准的开放源代码软件这种应用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提供巨大价值,并逐步取得成功。

1概述

开源代码的概念是1998年由EricRaymond提出的,开源的最大特点在于开发人员和使用者可以观看内码、修改序,软件源代码自由流通,不受知识产权的约束,人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软件的性能,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

时至今日,开源软件在许多国家得到认可和发展。基于开源的软件发展以欧美居多,以GUNLinux操作系统、ApacheWebServer服务器及Sendmail邮件服务器、NetscapeCommunicator浏览器、OpenOffice办公软件、GUNC++编程语言等。在开放源代码模式下,Linux的内部工作机制以源代码的形式公诸于众,人人都可以自由传播或者修改甚至销售它,只要所做修改完全公开即可。这与微软等公司采用的专有式软件开发模式完全不同,后者的源代码高度保密,他人没有修改和共享的自由。

2开源软件的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由于开源软件LAMP架构(即Linux开源操作系统,Apache开源页面服务器,MySQL开源数据库,PHP或PHP、Perl、Python脚本语言)的崛起,与IBM、Sun主导的J2EE架构(Java语言)和微软主导的.Net架构(C#语言)形成了三家鼎立的竞争态势,打破了某些软件巨头的垄断局面,迫使他们拿出应对方案。

近年来开源软件正在向市场推出更低成本、更优质量、更大灵活性以及更富竞争力的软件,推出与传统商业软件在销售时所实行的许可证制度不同的商业模式。整个软件产业,特别是商业软件,不能无视开源软件带来的竞争和挑战:而发展开源软件只是作为商业软件的一种补充,为用户提供多种灵活的选择。最近连微软也认为,要接受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共存”的事实和前景。微软的一位主管还说,他们应向开源软件学习如何控制软件模块化与集成成本的激增并使之降低、如何掌握社区开发机制的有益经验、如何增加软件的透明度以赢得用户信任度的增加。

业界专家认为,过去20年全球软件产品没有取得明显进步。在美国,软件坏的成本大于收益,纯收益是负数;所谓坏的成本包括解决、修补缺陷(Bug),以及有些软件买回去没法使用。在中国,今年软件的效益和竞争力也均在下降,有人认为,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不足是其主因。Gartner的分析师认为,开源软件将在所有领域内成为软件的主流,可将整个软件产业带出困境。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传统软件产业已不能因循守旧,正在酝酿着重大的变革,微软、IBM、甲骨文、SAP等软件巨人也受到冲击。传统软件部分将转向开源软件,部分将向“网络服务”的销售方式靠拢,代表了当前的新趋势。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志愿者的努力下开源代码战果颇丰,大有星火燎原之势。2006年,以垄断自负著称的微软也与开源愈走愈近,与Novell签订并兼容和约。甲骨文收购了嵌入式数据公司Sleepycat,IBM则决定免费发布DB2。与此同时,在经过多年内邮论战和外部要求后,Sun终于将Java产品源代码公开,并且采用了Linux和许多开源产品的授权方式相同的通用公共授权的方式公开了Java的源代码。在开发工具方面,AjaxToolkitFramework等开发套间的相继问世表明了开源正逐渐变成大势所趋。

3开源软件VS中国

3.1开源软件推动了中国基础软件的发展

开源软件使中国发展基础软件成效显著,基础软件有“赢者通吃”的特点。如果没有开源软件,我们的软件业就无法发展,这对于我国的信息安全会造成很大的隐患,而且,开源软件可以推动实现软件的正版化,节约使用软件的费用,约可降低80%。同时也可以对我国的软件产业化,GDP,就业有很大的贡献,因此说发展基础软件对我国的信息化进程至关重要。十五期间,我国发展基础软件已初见成效,我国已经能完全依靠本国基础软件建设地市(区)级电子政务系统,取得了很大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可以说没有开源软件就没有今天中国蓬勃发展的基础软件,开源软件已融入了中国软件业。它促进了软件业的创新,它集中了全世界软件人员的智慧,使开源软件有很强的竞争力,从而有可能打破某些软件领域的垄断。

3.2Linux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Linux操作系统源程序代码行虽然仅占开源软件源程序代码行的3%~5%,但它在整个开源软件中却占基础、龙头地位。

据IDC预测,全球Linux市场每年以25%速度增长,到2008年将达350亿美元(其中桌面Linux将达10亿美元,占3%)。据ForResterReSearch估计,当今全球约有50%的企业正在使用开源软件。

近年来,国内Linux发展很快,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据统计,2004年中国Linux销售增长串为45%,高于同期的全球销售增长率34%,高出约三分之一。电信、金融、能源、铁路、政府、企业、学校等领域Linux的应用正在逐步扩大,中国市场的容量和潜力很大,但在观念、人才、技术、投资、商业模式和市场成熟度等方面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一段差距。

为了提供各种信息化应用的解决方案,可从操作系统、数据库、专用的功能组件、中间件、软件开发工具和应用软件,以及相应硬件所组成的产品链中选择相应的系统集成。而与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配套的产品链,可以全部采用开源软件,也可以全部采用商业软件,或更多地采用开源与商业的混合软件。在中国,与开源的IinUX操作系统相配套的开源软件产品链,在发展上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

结语

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要求软件产业不能依存于外国技术,因此在我国应建立一个自主的软件产业体系。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说的那样,中国应当抓住开源软件兴起的机遇,利用巨大的内需市场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实现中国软件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萌.开源软件的发展前景[J].信息系统工程,2006,9:86.

[2]张平.开源软件商业应用之路[J].软件世界,2006,11(5):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