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策略探讨

李彩国

李彩国

(景泰县人民医院;甘肃景泰730400)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医疗设备近年来得到大力的投入和使用,医院通过应用先进的影像医疗设备来进行有效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才能维持长远健康的发展。影像医疗设备要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提高使用率和利用率并降低发生故障的几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这对于医疗机构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提高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分析数字化医学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维修策略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1-0248-02

作为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并增强医院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高速进步,国内外均大量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随之而提高的是管理医疗设备的水平要求。只有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维护方法和管理技术,才能维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正常、处于良好状态的运行。因此,提高医院的经济、社会效益等价值是采取管理维护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目的。医院经济管理中离不开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设备管理维护的情况好坏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来说有效管理和维护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是非常关键的,下文对管理和维护所需重视和注意的内容进行探讨。

一、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

(一)管理医疗设备的任务

①结合医院的实际经济和使用原则来科学的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提供精度、性能、品种适当的技术装备给医院。②建立医学工程技术和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问责制,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严谨科学的管理系统。③保证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④注重提高设备的运用率,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利用价值。

(二)选用正常合理的购置方式

医院要根据统一招标设备的模式来公开购置医疗设备,这样才能够有效规范医院的采购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和健全采购制度。

(三)正确使用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

1、重视培训设备使用工作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要进行管理的核心在于设备操作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医院应当建立与设备发展相适应的人员队伍,在测试安装设备过程中,安排相关技术操作人员参与安装测试过程以此深入的了解到设备运行的环境和操作要求等,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并学习了解设备的工作流程、使用原理以及维修养护的方法等。

2、重视培训设备使用后的工作

在正式使用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后,技术人员要经常去科室检查设备的使用状况,一旦发现有异常及时反映给厂方,设备若在保修期内出现故障,应在厂方师傅维修时进行观摩学习,以此日后能够更好的保养维护设备。

3、日常使用注意事项

在日常的设备使用时,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来运行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提高操作人员的使用技能,并且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禁止操作设备。在使用之前先进行设备检查,保证设备状态良好且能够正常运行。定期考察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

二、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维护

(一)预防性维护的目的

预防性维护的意思是在设备尚未出现故障时,采取不同的方案、措施、技术、方法和程序等手段来进行预防性维护避免设备出现问题。通常情况下包含日常、一级、二级维护以及大修等。通过检测安全性能以及更换易损和易消耗的配件等措施来降低发生故障的几率,缓解机械磨损的程度,以此达到延长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降低维修频率,维持设备处于有效、安全运行的状态。同时,通过预防性维护保养还能够提前发现可能出现故障的苗头,以此及时制定针对性的维修计划,防止故障发生。

(二)维护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1、建立健全专职维护机构

目前,国家在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政策仍旧处于滞后的状态,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有许多缺失,同时医院内部在人才培养、用人制度、生活待遇、职称晋升等多方面均存在重医学能力轻工学操作的情况,因而导致医院中的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整体水平较低,素质偏低,技术操作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的主动和积极性,这些情况屡见不鲜。医院中专职维修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人员也因此较为稀少,这就导致设备在出现故障或发生损坏后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需要请工厂师傅前来医院或医院将设备送至厂内进行维修,在这一过程中浪费了许多利用设备的时间,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和维修技术水平,需要建立医院内专职维修机构。

2、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

(1)定期进行保养并形成相关制度,以此规范人员定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降低发生故障的几率。(2)建立巡视制度,在设备运行期间进行巡视,防止设备在故障情形下运行。(3)建立通用零配件储备和更换制度,保证正常供应维修所需配件。

(三)维护的方法

1、日常维护

由科室以及操作人员来完成日常维护,这是一项需要每天进行的工作,实施制度化维护,将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均写入制度中。科室派维护人员来指导操作人员进行日常维护。根据设备发生的故障状况来决定应当采取哪种对策,通过设备诊断程序来判断故障的部位,采用听声音、闻气味或观察状态指示灯来找寻发生故障的部位。若通过基本的方法无法准确判断的话,则可运用专用的检查工具对电压进行检测等。

2、定期维护

由维护机构的专职技术人员完成定期维护。与日常维护的区别在于其维护内容更广泛也更深入,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不断进行循环的维修措施。通过定期维护能够更好的掌握设备的运行规律,有利于查找设备的故障。除此之外备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数据和软件。通过备份在设备发生故障丢失数据和软件时能够及时还原。可以采取刻录光盘的方式将重要的病人资料数据完善储存,并备份在设备科专用的电脑上,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可以知道,影像医疗设备在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全国不论大小医院均纷纷大量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如何最大化的发挥这些设备的应用价值是目前医院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管理和维护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能够充分发挥设备的应用价值。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提升,医院也开始引进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维护管理的要求和标准。为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医院的技术、社会以及经济效益,要有效完成设备的维修和管理。设备的管理状况以及维护技术能力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管理和维护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对于医院的发展而言有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巡视,培训操作技术人员并实行日常和定期维护的制度来提高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以此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利用率以及安全性等。

参考文献:

[1]蒋宇宏,张东友,宋少辉,孟燔.探讨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流程[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01:100-101.

[2]王帅.医学影像教学设备维护方法及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