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分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自主合作分享

杨云素

(安岳县岳源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安岳642364)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质疑的,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成了教师长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自主——合作——分享”的角度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一、自主学习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人们通过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环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主动参与性最高,实践能力最强。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老师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主体,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实际上有很多教师,就像教堂里的神父一样庄严,矗立在高高的讲台上。在短时期内,孩子们倒是显得多么规矩,可是,枯燥单一烦味的环境,折段了孩子们能自由飞翔的激情翅膀。当老师试着步入学生中间,尝试着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就会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紧紧围绕在老师的周围······

(二)和谐的课堂氛围。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性。”

比如,教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表内乘法中的乘加乘减时,需要设计这样一道计算情景题:“8+8+8+5=8×3+5=8×4-3,老师把教具搬到教室中间,调整课桌的布局,让孩子们围在周围,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画图、摆图等),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勇敢发言,师生共同探讨各种解法优劣性。又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时,将孩子们请出教室,在操场上分成大小不等的几个小组,先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舞曲,大家快乐地跳起圆圈舞,随后各组保持队形,要求每组提出一两个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

二、自主学习的核心:数学情景的创设

(一)课堂趣味性——数学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孩子已有的经验,设计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激活他们的思维。如教学“年、月、日”时,可设计导学案课前导学,“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这样连续问题,让学生感悟到一般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

最后设疑:“欢欢满12岁了,只过了三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让各小组汇报,师生总结。

另外,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特性时,不妨让孩子们带些小棒,自制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边摆边做总结,发现平行四边形在拉伸的过程中底边不变、高等于长方形的宽时面积最大。

(二)回归数学课堂本真——善于质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素养。教师要围绕“疑”开展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先出示:“一张长24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可以剪成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纸多少张?”让学生尝试解答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1)24×12&pide;(4×4)=18(2)(24&pide;4)×(12&pide;4)=18,接着,把习题中长方形的长改为18厘米,继续让学生尝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18×12)&pide;(4×4)或18&pide;4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应该怎么办?……激起学生思维浪花,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敢于提问,喜欢提问,善于提问,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三、合作交流,分享快乐——人人参与自主学习

教师要释放自己的双手,把渔网交给每一个学生,真正体现“授人以渔”。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拓展和智慧火化的迸发,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的概念的基础上,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每组至少制作一个长方体,让孩子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与表面积有关数学现象摆摆谈谈,如做灯笼只需四边材料,给房间粉刷只需刷五面,游泳池贴砖也是五面。不妨还让孩子边听边动手比比、画画。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又强化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探究意识,提高了语言表达分析能力、解决数学生活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师要实时调控课堂,注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制定合适的课堂学习规则,可以采取如下一些简单措施:“三分钟内简单发言”、“合作与自主互不干扰”。在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时,学生要提前组织语言,发言时简明、有条理,尽量不要超过三分钟。这样既有助于规范学生用语精炼,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讨论的机会。在组内交流时,学生交流发言的声音要适中,以本组同学能够听清为标准,不能影响其他组同学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要求是:合作学习时的发言畅所欲言,展示学习时的发言简洁凝炼。集体反馈声音要起伏不断,让课堂既有会场的严谨,又有市场的生机。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舞台。他们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体验成功,分享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

如在计算不规则几何图的面积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类别的多边形,分发到各小组,通过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积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有效性的核心关键是自主学习,教师的调控模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效性的人性化检测是:分享收获,分享快乐。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开发大脑,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