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科学化缺失与改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环境管理科学化缺失与改善

张小苑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保护技术中心516000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科学化管理需求日益迫切。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再次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环境管理必然是未来整个社会的管理重点工作之一。基于目前管理现状,我们对科学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改善措施进行探讨,最后对未来发展进行设想,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环境管理;科学化;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管理科学化问题背景介绍

目前,党和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动摇,注重科学化管理方法的应用。在环境管理问题上,不断提高组织计划性,从而协调经济活动,为环境管理提供便利。但是,我们也看到,虽然环境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该工作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无视环境管理重要性,肆意破坏环境。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致环境管理而不顾,环境管理工作形同虚设,为谋求经济利益,缺乏整体意识,做出一系列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这不仅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缺失,更是不顾及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不道德行为。(2)环境管理工作各项目标指标混乱,缺乏统一管理。在环境管理工作中,标准的制定十分重要,只有各项指标明确,才能对不符合环境管理的行为进行判定和处罚。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各项指标混乱,与实际脱节,造成管理停留在形式上,缺乏专业的判断和科学化的认定,成效不佳。(3)环境管理缺乏科学化评审和改进办法。在环境问题上,评审工作十分重要,关系着责任认定和规范的设定,但实际,如何对环境问题进行评审,通过何种流程达到管理的目标一直是个难题。与此同时,发现问题,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哪种改进办法、如何制定改进方案、如何进行后期反馈和监督都是造成环境管理科学化缺失的重要方面。

二、环境管理科学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各国各个行业都加大了对环境管理的关注力度,无论是在科学化水平提升还是规范化管理上,都下足功夫,力求建立一套系统化的环境管理体系,这既是保障经营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必然结果。

1.环境管理系统化建设缺乏

在管理工作中,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是保障管理成果的根本依据。但目前,环境管理工作中体系建立不健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环保体系的建立更多的是为了应对政府和相关单位的监察,而没有真正把环境保护提到重要高度上。这就使得在机构设置上,缺乏环保负责部门;在人事管理上,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专职工作人员;在组织架构上,缺乏环境管理部门;在工作规划中,缺乏对于环保工作的规划和设计。这些方面造成的最终后果,就是环境管理工作科学化严重缺失,无人管理,标准混乱,制定方案不具备可行性等问题滋生,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环境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2.环境管理实施工作脱离实际,科学化缺失。

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制定好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环境方针,并通过加强管理和体系构建兑现环境保护承诺,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是保证实施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但是实施工作的开展是复杂的,矛盾重重的,部分管理人员对于实施工作重要性的漠视和不配合,实施工作带来的高投入等都是企业要衡量的重要方面。基于各种矛盾问题,按照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开展管理工作,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保障机制,既需要企业管理高层的认可和权力的赋予,也需要基层工作人员的配合。否则就会造成实施工作停滞不前,成效大打折扣。

3.审核评价方式方法缺乏多样性,科学化缺失。

在目前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对于环境改善的评审工作体系建设还不完全,审核评价方法十分单一,后期治理成效不显著。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内外部的审核评价,造成管理工作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在外部,环保和其他管理部门有权利对于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审核评价,对于违法违纪的组织单位进行处罚。而在内部,企业可以通过自我考评机制,对于不符合企业规范要求的行为进行通报,责令限期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但这些都是建立在管理自主性基础上的。监管部门的疏于职守、管理不到位或是企业的多样化掩盖手段等都会造成评审工作与实际不符,实际环境管理情况很难准确体现出来。

4.整体关注力度小,监督管理缺乏科学性。

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单个组织、单个人的职责,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环境问题关乎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要求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行动,但是实际工作中,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漠视、投诉举报无门、主管部门权力行使受阻、监督管理不畅等问题的多重影响下,环境管理工作实际更多依赖与经营者的责任心。国家法律法规细致化的缺失和管理规范化的缺失都造成了监管工作缺乏科学性,无法起到作用,违背了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三、环境管理工作的改善和提升

虽然环境管理工作阻力重重,但是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经营单位自觉增强道德责任感,致力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升级,环境管理工作必然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将会日益科学化和规范化。

1.提高全社会对环境管理科学化的认识,构建科学化管理体系。

提高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加大环境管理重要性的宣传,让企业真正认识到自身应担负的责任,而不是为了谋求生存发展,对环境保护不管不顾。与此同时,科学化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之道。环境管理部门应该担负起领导作用,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对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现实需求的管理体系,在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保护基础上,有计划有目标地逐步推进体系的构建,广大企业也应该在综合考量基础上,构建相关环保设施和设备,立足长远,真正把环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发挥领导带动作用,提升管理的科学化。

在环境管理问题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和领导是成功的关键。处于管理决策层的经营者,对于组织的整体规划,对于环境管理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在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和引导,都是保证管理成果的关键。对于国家和环境管理部门来说,加大这类具备专业管理知识和管理素养人才的培养,加大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领导和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企业正视自身管理问题,借助领导的带动作用,在企业中开展大范围的环境管理工作必将取得良好成效。如果企业领导层不重视,企业没有相关管理人才和管理体系,环境问题必将日益严重。

3.强化环境管理的过程控制和评价管理工作。

对于企业经营来说,通过走集约化道路,降低资源损害和废弃物的排放,不急能够降低经营成本,也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企业应该做好生产过程的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企业可以通过成品率考核和先进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引进提高产出率,降低损耗率,从而起到强化过程控制的作用。

4.全员参与环境管理工作,持续进行改善工作。

管理工作离不开管理层的领导,也同样离不开员工的参与,管理者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不仅能够集思广益,激发员工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够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发现生产环节的环保漏洞。此外,环境管理工作重点在于发现问题时,进行持续改善,在一定阶段制定改善目标,并不断提高标准,进行逐步的“改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可持续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经济应该朝着更加稳健地方向发展,注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关乎子孙后代生存发站,面对资源枯竭、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现状,全社会应该动员起来,关注环境管理问题。从组织架构建设、标准规范、审查细化、评价监督严格化出发,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环境管理体系,李在卿,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年3月版。

[2]环境管理学,沈洪艳,清华大学出版社。

[3]环境管理,张明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王舞燕.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J].科技信息,2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