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王新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王新民

王新民

王新民甘肃省民乐县民联学区734511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有充分发挥创造思维的舞台,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强化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形成,就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创造思维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一堂课上好了,学生不仅知识掌握得好,且能举一反三;如果一堂课不理想,课后再花时间来“炒冷饭”,那“味道”也就不同了。因此,如何用好40分钟,让学生学得轻松,这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营造氛围,培养自信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学生的潜能也才能得以释放。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与活力。例如,数学课上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个圆的直径是6cm,求它的面积。由于题目较简单,我叫了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上来板演,她列式为3.14×62。刚写出算式,下面的同学纷纷举手要求上来订正,甚至还听到这样的声音:“真笨!”这位女生更是涨红了脸。为了给这位女生争得面子,我先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转向那位女生说:“你只是错了一点,求面积时要先知道什么呢?”我把图中的直径再画了一次,经过提醒,这个女生很快算出了结果。我告诉学生,这个同学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很容易犯的错误,我们还不快点感谢她啊!全班同学会意地给她鼓掌,这位同学很高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二、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的脑海里绝不会留下多少痕迹。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小悬念”,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实践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先出示一个圆锥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它的体积。有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生的好奇心马上就来了,经过思考,有的说变成正方体、长方体,有的说变成圆柱体,也有人说出了用排水法来计算。在肯定了学生各种有效的方法后,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求出老师旁边这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吗?”这时,学生感到刚才的体积变形和放入水中的方法都不管用了,从而感悟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有自己的体积公式,有没有一个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的同时,建立了数学情感,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

三、捕捉“资源”,引导创新

一个几十人的班级,由于每个人处于不同的思维水平,那么每个人就都有自己不同的“数学现实”。他们都有“再创造”的能力,而有意义的指导则意味着教的“强迫性”和学的“自由性”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对于学生各种独特的想法,应给予积极的鼓励。这里所说的“独特的想法”多是指老师所不曾想到的,它也许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都是课堂生成的“资源”,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创新。例如,在推导圆柱的侧面积时,有个学生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沿着高剪开,而是斜着剪开。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是把侧面展开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侧面的面积,这就是“资源”。如果教师固守原先预设的“方案”——一定要沿着高剪开,而忽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这一“资源”,必将极大地扼杀这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种“扼杀”。这里教师不仅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赞赏,还应组织学生对这样的“资源”加以理解与掌握,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成功和喜悦。

四、把音乐引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能调节学生情绪和教学节奏,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经过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人虽已进入了课堂,但心里还想着课间玩的游戏,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上课后,我经常和学生一起唱一首歌或播放一首曲子,这样,学生随着优美的歌曲,兴奋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

五、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中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学习的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

总之,在数学教学广阔而圣洁的舞台上,百花争艳,只要我们在紧抓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有充分发挥创造思维的舞台,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强化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形成,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