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轻静脉输液疼痛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如何减轻静脉输液疼痛的护理体会

马素林常莉华

马素林常莉华

(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病区2254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295-02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是衡量一个护士基本功的标准之一。想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不光要做到一针见血,还要尽量达到“无痛”穿刺。下面谈几点如何减轻静脉输液的疼痛的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用本科室2013年10月—2014年5月400例神志清醒患者,能正确表达疼痛反应。年龄18到60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和实验组200例。

1.2方法:两组均选用上海金塔医用器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7号头皮针。穿刺部位均为手背或腕部输入液体均无刺激性。

1.3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7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3讨论

3.1大部分患者对静脉穿刺都有一定的紧张恐惧心理。疼痛出现与否、强度如何与机体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微笑交谈分散注意力,通过放松技术和呼吸调节技术去控制疼痛的感知成分。使其负性情绪得以缓解,痛阈值进一步提高。

3.2减轻表皮刺激和血管损失是减轻静脉输液疼痛的关键[2]。斜刺法是从静脉侧方0.5~0.8cm处刺入皮下,向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对皮下组织及神经末梢的刺激增强,增加了对肌纤维的牵拉和损失,疼痛感增强.并且斜刺时针尖几乎与静脉壁呈平行状态,穿刺静脉时,静脉易向一侧滑动从而降低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直刺法是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再稍进一点,过程不要停顿,一气呵成,时间不超过1秒。针尖与皮肤表面的触点面积相对减少,皮肤受损范围小,疼痛明显小于斜刺法。

3.3前后持针柄法是右手食指与拇指持针柄的前后缘,依靠手指关节运动。精细操作时手指关节比手腕关节灵活,穿刺力度好把握,进针角度好调整。上下拿针柄法是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针柄的上下面。依靠的是手腕关节活动。进针时食指垫在针柄下,进针角度过大,见回血后要挑起血管再平行进针,疼痛感加大,浅表血管也易刺破。或有些护理人员见回血后再更换手法,变成前后持针柄法,穿刺速度变慢,痛觉作用时间延长。上下持针法不能暴露针梗的尾部,对于血管瘪的患者不易及时观察有无回血,易刺破血管。

3.4临床固定皮肤时常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暴露。握拳时掌指骨隆突明显,操作者不宜控制进针角度。握拳时还可使皮肤横向走向,加大进针阻力,不利于穿刺。且由于手背肌肉拉紧,导致血管扁平,多数静脉处于骨缝间,皮下深处,不易看清摸清。影响了穿刺成功率,加大患者的痛苦,握拳还可影响手指的动脉血流入及静脉血回流。进针时若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的回张,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突出血管外造成外渗现象。手握法是穿刺者左手握住患者五指下面,使掌关节和腕关节呈微弯曲状。或穿刺者可以用左手将患者穿刺手背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此法操作灵活,可根据选择的穿刺点随时调节,易固定血管。穿刺者握紧患者五指还可挤压指端静脉,使血液快速回流,手背血管充盈明显,便于穿刺。采用手握法穿刺时针尖斜面稳定,不易滑出血管外造成渗漏现象。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3.5传统的进针角度是15-25度,而增大针头与皮肤的进针角度容易穿刺且由于穿刺角度增大,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相对较小,皮肤受损范围小,作用于针头的压强增大使进针速度加快,缩短了针头在皮下接触时间,减轻了疼痛或达到无痛。以45°~60°为最佳进针角度。但对于血管表浅、管径小、血管壁薄、血管充盈不明显者进针力度要小,角度要小于20度,进针速度要慢,以防刺破血管引起皮下血肿。

3.6在不同部位穿刺往往会导致疼痛感的差异性.手背正中静脉穿刺时疼痛最轻,腕部桡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明显,两组差异明显。腕部桡侧皮肤厚而坚韧,进针阻力大,进针速度慢,局部机械损伤刺激性大,致痛物质释放增多,疼痛发生率高[3]。而手背皮肤较薄,进针阻力小,进针速度快,局部刺激性小疼痛发生率低。还与神经分布、皮肤松弛、张力大小有关。皮肤痛觉纤维大多数分布于皮肤表层,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桡侧的触点多于手背触点,所以穿刺时疼痛明显。

3.7传统拔针方法,输液完后,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使血管壁受压,针尖斜面对血管壁产生了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疼痛因子。另一方面按压血管和针梗产生一定的摩擦力,按压越紧,产生的摩擦力越大,疼痛越明显[4]。无痛拔针法不关闭调节器开关,先分离胶布,速度要慢,轻压针柄,并顺着毛发生长方向,只留有针眼处输液贴不分离。右手捏闭头皮针细导管快拔拔针,左手大拇指瞬间沿血管纵向按压穿刺点上方3~5min,拔针后嘱患者30min内穿刺肢体不要负重或用力,避免局部长时间洗浴。右手捏闭头皮针细导管同时拔针,相当于关闭调节器到拔针的时间为0,折闭相当于调节器以下输液管的长度亦几乎为0,这样就将两个引起回血的因素降到最低,因此不存在回血引起疼痛[5]。

如上所述,采用实验组方法进行静脉输液,疼痛感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2,12,287.

[2]李茂珠.2种手背静脉输液方式的效果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40-41.

[3]李红春、吴金球、张红霞.静脉输液疼痛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50-52.

[4]胡庆娟,方翠凤.静脉输液后两张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及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11,18(4):440-441.

[5]马桂新,张海燕,李梦杰.静脉输液后捏闭头皮针细管拔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