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少用“不”语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正面管教——少用“不”语言

罗萱

(佛山市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528000)

摘要:幼儿对语言的接受常是片段的,你说“小心别洒了”,他也能听懂“别”的意思,但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洒了”。心理学上讲,我们所有人都对负面的事情印象更深,这叫“负面偏好”。当这种坏事情的景象在他脑子里蔓延开来,它就会在潜意识里影响行为。所以,正面语言和负面语言对孩子的心理暗示有很大不同。家长用自己的正面语言和积极情绪,帮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现实。同样一个事,同一个要求和做法,家长有不同的情绪和思路,可以给孩子勾画出完全不同的心理景致。

关键词:正面语言、“不”语言

在了解什么是正面管教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不”语言。顾名思义,“不”语言,就是在说话中带着一个“不”字。看看以下这几个句子,你会经常挂在嘴边吗?在孩子吃饭时,会说:“不要挑食,好好吃饭”;“不要玩了,专心吃饭”。在孩子过马路时,会说:“不要乱跑!”。在孩子玩手机时,我们会说:“不要玩游戏!”。……我们把这些以“不”和“别”开头,带有命令式口吻的语言,通称为:“不”语言。那在说完这些之后,孩子的表现怎样呢?有达到你预期的效果吗?

我们发现,事情的发展往往会与我们想象的中的不一样,孩子经常会我行我素。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你越说“不要”,孩子偏偏“要”呢?我们长期使用的“不”语言其实在强调什么呢?皮亚杰实验说明过一个道理,那就是4岁以下的孩子根本不理解“不”的含义,而为什么跟他们说了“不”以后会有效果,那是因为孩子感受到了你的情绪。实际上,大人说“不要……”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表达方式,也是最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说话方式,更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不接收否定的词汇,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潜意识越会告诉你“要做”,比如,大人说不要跑,“不”本身在强调“跑”;同样,不要玩,则是在强调“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教授乔治.莱考夫在他的认知科学基础课上,总是先叫学生做个练习。他会请学生们“别想一只大象!你做什么都行,不要想一只大象,做什么都可以,就是别想大象。”他说还从来没发现有学生能做到“不想那只大象”。

有家长和我交流,说,自己的孩子到了中班,变得很叛逆,说不听,还总爱对着干。当我问到,你怎么发现他变得很叛逆呢?他举例说,让他别哭了!别跑了!别玩水!别看电视了!别玩手机了!不能打人!不要乱扔东西……却一定效果都没有,而且还会变本加厉。我反问到,如果你是孩子,你听到这些话是什么感觉?这些话孩子听了的感觉是不舒服、被指责、被控制,孩子感觉不好,自然不会表现得好。有研究发现,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不喜欢受大人的约束。比如:两三岁处于第一叛逆期的宝宝,他们最喜欢通过说“不”来突出自我意识,而他们却也最讨厌听到“不要”之类的否定句。这样的否定句式,对于渴望与父母分离的孩子来说,会激起他们本能的反抗欲,他们习惯于反抗权威、反抗控制、反抗命令,以此来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当然,还有一部分孩子需要通过反抗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主要表现在父母陪伴不够或者家里刚生二胎的家庭。有一句话说:父母所有的担心都会变成对孩子的诅咒,所以父母要学会从关注负面行为到关注目标,用正面表达代替那些“不”语音。

那么,该怎么说呢?我们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可以用正面语言代替“不”语言。什么是正面语言?从《正面管教》书中可以得出:正面语言是正面管教的方法之一,其语言是和善而坚定的,它着眼于解决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强调孩子参与的主动性。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使用正面语言,信息接收者会产生正面心像,而使用负面语言,则相应的产生负面心像。如在行为字词前加上“不要”、“别”等否定词,信息接收者的大脑往往会漏接其真正意义,使其后面的“行为字词”的心像强烈呈现,造成“顾后不顾前”的状况,所以信息输送者越“不要”的事,就会越“要”发生。其实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什么”比“你不可以做什么”更有效果。比如,当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跑,你在后面大喊:“毛毛,不要跑!”结果怎么样,他可能跑得更快。为什么呢?因为他只听到了一个字:跑!你换一个喊法:“毛毛,停下来!”大家猜一下,结果如何?毛毛停下来的可能性比较大。

有一期“爸爸去哪儿”当中,村长安排了一次“换爸爸”的任务。陈小春负责带3岁多的小泡芙。在午睡后,还带着起床气的小泡芙发现不是爸爸在身边陪伴,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陈小春手足无措,不断哄她说“你别哭,不要害怕、没什么可怕的”,可是3岁的小泡芙的情绪丝毫没有缓和的迹象,一直哭,直到哭累了才停下来。而同样不愿意离开爸爸而大哭的吴尊的女儿,爸爸跟她说,“要勇敢,你很勇敢的。”很快停止了哭泣,同意离开爸爸去“新爸爸”家。同样是安慰大哭的孩子,陈小春是用“不语言”来安慰孩子,而吴尊则是用正面语言引导孩子。可以看到我们希望孩子做的事情,用正面、积极、清楚、具体的语言代替“不语言”会更有效。

正面语言的关键态度是态度坚定,而不是强硬。在生活中尽量使用正面的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比如,具体而清晰的语言;有条件的许可;孩子明白的暗号或手势;家长知道接下来正确的事情是什么;并且去做,提前告知,让孩子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不是模糊笼统的命令,而是清晰具体的指令;发现有创意的思维,多和孩子头脑风暴;使用“你一……就可以……”句式,让孩子看到自己行为的积极结果。

语言是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同样一件事情,用正面的语言可以表达,用不语言也可以表达,都是想达到一个目的,如果换种方式能顺利的达到目的,为什么不用这样的方法呢?正面管教强调的是正向的积极的语言,如果我们一味的对孩子说不可以不可以,孩子接受的都是否定的语言,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就会有这样的概念我不行我什么都不会做,进而失去信心。

语言塑造思维,你在用不同的语言给孩子勾画不同的心理图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以为的事实,只是不同版本的事实,我们都是有选择的关注、有自己的经过编辑加工的脚本,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里,是不同的事实。积极的现实会让人有更多资源做得更好。积极心理,不仅会带来积极情绪,更是构建资源。

我们此刻保持正面的思路,决定孩子以后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如何回应、有怎样的内部对话!你希望孩子以后如何对自己,此刻就如何对他。我们用语言,给孩子一个“是”的世界,一个“可以”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正面管教》简.尼尔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