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砒霜厂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某砒霜厂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农康苏素花葛宪民黄家乐

农康苏素花葛宪民黄家乐(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作业工人早期健康损害特点及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某砒霜厂接触三氧化二砷作业的14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有内科常规检查、皮肤科检查、未稍神经、肌力、腱反射、尿砷、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结果14名砷作业工人尿砷全部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皮肤瘙痒3例(21.4%),典型皮肤损害8例(57.1%),其中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6例,角化过度2例,肝功能异常3例(21.4%),心肌酶异常8例(57.1%),有8例符合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结论接砷作业工人尿砷明显增高,可作为职业性砷中毒诊断的参考指标;主要出现皮肤损害,其次为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则较少,建议将心肌酶检查列入砷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体检项目。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慢性砷中毒尿砷心肌损害皮肤损害

砷是一个古老的毒物,其氧化物和盐类属于高毒类物质,进入体内可造成机体的全身性多器官系统产生严重损害。随着有色金属矿业的采矿、选矿和冶炼等大规模生产,职业接触砷化物的人群在不断增加,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间接触砷化物可引起以皮肝、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为了解作业工人职业性砷危害情况及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病历的临床特征,我院于2011年4月对某砒霜厂接触三氧化二砷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广西某砒霜厂接触三氧化二砷的作业工人14人,均为男性,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46.14岁;作业工龄1个月~12年,平均65.43个月。

1.2方法

参照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砷及其化合物在岗期间体检项目,对14名工人进行内科常规检查、皮肤科检查、未稍神经、肌力、腱反射、尿砷、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并做肾功能、心肌酶等检查。尿砷样品采集用具盖聚乙烯塑料瓶收集一次尿样约100ml,采用原子荧光法进行检测。尿砷正常参考值由于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各地存在差异,本次判断尿砷是否超标,以南宁市标准为依据[参自陈福明.南宁市尿砷正常值.广西职防,1984,(2):110],即<0.24mg/L为正常,≥0.24mg/L为异常(超标)。诊断结果依据GBZ83-2002《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结果

2.1临床表现

14例砷作业工人临床表现见表1。

表114例砷作业工人常见症状及体征

2.2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2)

2.2.1尿砷检测:14名砷作业工人尿砷全部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当地正常参考值为<0.24mg/L),为0.243~2.29mg/L(X±S1.51±0.55mg/L)。

2.2.2心肌酶异常结果14例中,心肌酶异常8例(57.1%),以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改变明显,肌酸激酶(CK)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增高。

表214例砷作业工人尿砷、肝功、心肌酶异常情况

正常参考值:尿砷﹤0.24mg/L,ALT:0~45U/L,ALP:40~110U/L,γ-GT:0~50U/L,LDH:114~240U/L,CK:38~174U/L,AST:0~42U/L;HBDH:72~182U/L

2.2.3肝功能损害结果

14例中,肝功能异常3例,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均可增高。

2.3诊断结果

我院职业中毒诊断组依据GBZ83—2002《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结合砷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排除其他疾病后,本组14例观察对象中,有8例符合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的诊断。

3讨论

砷的氧化物和盐类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职业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砷化合物经皮肤吸收缓慢。进入体内的砷,95%~97%即迅速与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珠蛋白结合,于24小时内分布至肝、肾、肺、胃肠道壁及脾脏中。砷的主要代谢途径是经肾由尿排出,其次是经胆汁随粪便排出,也有少量由汗液、乳汁、毛发和指甲排出。尿中四种代谢物为砷酸盐、亚砷酸盐,以及三价砷在肝内经甲基化解毒后生成的甲基胂酸和二甲基胂酸,尚有小量进入胆汁由粪中排出[1]。本次体检中,14名砷冶炼作业工人尿砷值均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说明砷暴露与尿砷排泄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与文献报道相符[2,3],尿砷可作为职业性砷中毒诊断的参考指标。

慢性砷中毒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多样性的皮肤损害,常同时存在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或疣状增生三种改变,色素沉着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呈雨点状或广泛的花斑状,尤以身体非暴露部位如躯干、臀部、大腿上部多见,皮肤角化过度以手掌及足底为著[1]。本组14例中,皮肤瘙痒3例(21.4%),典型皮肤损害8例(57.1%),其中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6例,角化过度2例,符合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的临床特点。

砷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造成心肌细胞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明显下降,丙二醛(MDA)水平则明显升高,使心肌细胞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生物膜损伤;其生物膜损伤可能与砷致膜通透性增加和脂质过氧化有关,并是砷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造成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CK-MB)等心肌酶释放增加,酶的活力升高,表明砷可以直接损伤破坏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使心肌酶释放增加[4,5]。本次体检中,心肌酶异常8例(57.1%),说明砷作业工人心肌受到损害,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未将心肌酶检查例入砷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体检项目,建议将心肌酶检查列入砷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体检项目,以早期发现砷对作业工人心肌的损害,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何凤生,王世俊,任引津,等.中化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40-341.

[2]张强.成人饮水砷暴露与尿砷排泄量的关系.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J],2006,27(3):125-127.

[3]徐华,何怀平,李继虹.某砒霜厂作业工人员尿砷调查.中国预防医学杂志[J],2009,10(3):221-222.

[4]菅向东,葛宪民.中毒急危重症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7-420.

[5]李友.砷中毒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5):26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