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设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1

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设想

曹雪莲

曹雪莲(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呼和浩特010021)

摘要:东北亚地区作为冷战体制的遗留地,不仅集中了各种政治类型的国家,还存在着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与一些新热点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从未形成覆盖全区域的安全协调机制,这一缺失引人注目,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种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极具现实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063-01

作为冷战体制的遗留地,东北亚集中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与封闭国家等各种政治类型国家,这里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冷战后大国兴衰带来的新热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战略互信程度极低,又缺少有效的安全制度约束,从而使得安全困境普遍存在。区域安全机制的缺失可以说是造成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东北亚地区的历史发展中,尽管在东北亚地区一直存在着美日“小北约”的军事安全机制,但是从未形成过东北亚各国共同参与覆盖整个区域安全的协调机制,也从未建立过有效的多边政治组织、区域论坛和集体安全组织。因此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至今还停留在大国制衡的层面,群雄并立、相互竞争的格局造成了一种分散的权力结构,从分析困境出现的原因可知构建一种多边安全合作还是极具现实性与可行性的,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合作机制,需要地区各国重新构建东北亚安全与合作的新理念。

构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政治基础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原则、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只有东北亚地区各国都达成了这种共志,才能推动重新构建东北亚安全与合作的新理念。

一、增强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缩小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国家要稳定首先应发展经济,地区的稳定也应建立在各国繁荣和安定的基础之上。因此,缩小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应是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目标。同时,随着东北亚经济蓬勃发展,东北亚国家相互依赖性增强要求发展和维持本国的经济繁荣必须同时发展地区的经济,由于东北亚国家分别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上,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实行不同的要求或标准。

二、建立东北亚区域安全协商机制,以制度性力量保障东北亚地区安全

建立东北亚安全协商机制,将区域内各国间的分歧与争端纳入到协商机构中来解决,在机制框架之内协商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和规范。东北亚地区建立安全协商机制的可能性在于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构建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符合地区各国的利益,各国将从地区的安全环境和经济发展中获益匪浅;美、中、日、俄四大国的现实政治经济关系走势稳健,美国在2004年7月曾向中国提议,将朝核问题协商机构由六方会谈升格为讨论东北亚安全保障问题的常设机构,以确保东北亚安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与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安全问题紧密相联的,维护和平、互利合作、共同繁荣应是多边安全合作的宗旨。

三、以朝核六方会谈为基础,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框架

现有的朝核六方会谈已形成一个各方认可的框架,可以以此为基础,逐步向具有更广泛地区安全合作功能的安全框架过渡。六方会谈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就安全问题进行协商搭建了一个平台,建立了一个基础模式,为进一步建立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各国进一步加强安全对话和战略协调,以东北亚各国的信任缺失为切入点,以东北亚各国的国家利益为落脚点,寻求共同利益,通过合作逐步构建信任机制。

四、建立地区综合安全保障机制

东北亚地区的不安定因素,除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外,还有一些超越一国权限的跨国问题,威胁着地区的安全。目前较为严重的,首先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是人口膨胀,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如耕地面积和森林面积逐年缩小,水资源日益匮乏,酸雨污染面积扩大,粮食短缺,非法移民大量涌现等等。发达国家更有责任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环境保护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改造不合规定的设备,并需建立地区的监督机构。不安定因素中的问题多是互相关连的,解决的方法也是互通的。有的问题,诸如生产与走私毒品、海盗猖獗、恐怖主义等等,尤须依靠有关国家协同行动,综合治理,方能见效。因此,有必要加强地区综合安全保障机制,集中各国的智慧,共同研究对策,制定规则,协同监督实施。